摘 要:當今教育形勢下的主題班會形式多種多樣,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過于單一,尤其在中學階段,面臨中考與高考的壓力,主題班會變成師生間的簡單互動,致使素質教育出現嚴重偏差。面對各種偏離,提倡以游戲活動形式打破主題班會原有格局,開創思想教育新環境。
關鍵詞:主題班會;新形式;游戲;思想教育;新環境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理論不斷豐富,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卻有著與理論嚴重脫節的現象。就主題班會而言,理論上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的一種班會活動。主題班會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樹立人生觀都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校園不斷上演的各種悲劇,讓人對這一思想教育理論的實施產生質疑。那一顆顆漠視生命的心,一顆顆扭曲的心靈,震驚社會。教育界深思,這是思想教育本質缺失的再現。理論的完美化、實施的單一化、現實的赤裸裸。現就主題班會改革的必然性與具體實施展開論述。
一、以游戲活動形式為主題班會進行改革的必然性
主題班會的開展主要目的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以游戲活動為主題班會新形式打破原有單一格局,有著其必然性。
1.班集體建設的需要——實踐性
一個真正的班集體有著明確的奮斗目標、健全的組織系統、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正確的輿論和優良的作風與傳統。主題班會是一條建設班集體的重要途徑,然而以往的主題班會實施過于單一,讓許多班集體并未真正建立起來。在一次校運會的三天里,學校許多班級出現許多學生請假回家,而且學生家長也同意的現象。詢問請假理由時,他們說:“校運會我又沒有參加項目,在三天沒事可做……”“沒事可做”這句覺得很刺耳。自己同班同學在田徑場上為我們班拿獎牌、爭榮譽,不但得不到同班學生的加油或支援,還請假回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值得反思,以往苦口婆心的班會讓人覺得諷刺。這是誰的缺失?
2.學生叛逆期——心理發展
中學階段(初、高中)的兩次叛逆期,是成長的必然階段,也是成長關鍵期。有可能因為老師、同學的小小過失毀了一個孩子的人生,也可能因為我們的小小用心而讓他們的潛能被挖掘,成就了一生。在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1)友誼占著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2)小團體現象的突現。(3)師生關系有所削弱。(4)易與父母產生隔閡。總之,由于自我意識、獨立欲望、自尊心都明顯增強,中學生渴望人際交往的同時,有容易出現閉鎖、防御、自卑、“嬌驕二氣”等交往心理障礙,應該注意加以克服。此時假若以單一說教式的主題班會開展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很難讓學生真正聽進去,容易產生抵觸與反叛心理,那么,思想教育為目的的主題班會就失去了實施的價值與意義。
3.緩解壓力,營造氛圍——學習環境
無可否認的事實,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以獨生子女的家庭居多。孩子是家長的唯一希望,是國家的未來。在讀書生涯中,他們必須面臨兩場戰爭——中考與高考。他們背負著父母的期望與祖國的希望來上學,思想壓力無不存在。很多人曾經質疑過高考制度,但是在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下,高考是不可或缺的選拔人才的形式之一。任何事情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但高考給許多學生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原有的實施單一化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反而增加了思想負擔,甚至產生厭煩與無視的情緒。
二、以游戲活動為主題班會新形式的具體實施
結合上述的必然性,以學生興趣出發的游戲活動新形式主題班會以具有目的性、科學性、趣味性、有效性的特點,從而促使思想教育目標更有效地實現。現就談談具體如何在建設班集體、提高個人素養、激勵與調節情緒等三大模塊中實施游戲主題班會。
(一)班集體建設模塊
馬卡連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這一寶貴經驗。他說:“我自己從十七歲起就當教師,我曾長時間地想過:最好先把一個學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當所有的學生都教育好了的時候,那就會有一個良好的集體了。可是,后來我得到一個結論……要采取這樣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不得不參加共同的活動。這樣一來,我們就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后來,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力量了。” [1]要采取每個學生都不得不參加的共同活動來建設班集體,這是馬卡連柯建設班集體的方法。現采取每個學生主動參加的共同活動來建設班集體——游戲活動班會。此模塊內容包括相互認識、相互信任、互助合作、分享文化、團隊學習、形成凝聚力、塑造核心價值觀等組織游戲。例如,相互認識游戲版塊中的串聯記憶:
游戲目的:幫助學生記住同學的姓名,并快速熟悉起來。(班集體建設的最初始階段)
游戲準備:形式:全體參與 材料:無 時間:3~10分鐘
場地:不限
游戲方法:1.分組進行,人數不限,越多人越具挑戰,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
2.設組員為A、B、C、D、E、F(名字)。A先說自己的名字,接著B說“我是A(名字)的左邊的某某(自己的名字)”,C接著說我是A左邊的B的左邊的某某,D就說我是A左邊的B的左邊的C左邊的某某……越往后的學生,挑戰性越大。
3.最先說完組員的組合為最佳組員。
4.最后各組員打亂,組成新組,繼續進行此游戲。
(二)個人素養模塊
個人素質修養,簡稱素養。人的素質包括重量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人的素質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質,在后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質量水平。人的修養從廣義看是指人們政治、道德、學術以及技藝等方面進行的勤奮學習和涵養鍛煉的功夫以及經過長期努力達到的一種能力或思想品質;從狹義看,通常是指思想品德修養。思想品德修養是以人的政治態度、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為基本內容的。在此模塊主要從學生的個人能力、個人品性兩大方面的塑造與提高進行組建游戲活動。個人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觀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挑戰困難等;個人品性包括感恩之心、責任心、自信心、耐心、生命意識、安全意識、情商等組織游戲版塊。
(三)激勵與調節模塊
主題班會對澄清是非、提高認識、開展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樹立人生觀都起著作用。主題班會的開展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激勵與調節方面是班主任不可忽視的環節。具體包括疏解壓力、創造情緒、教室運動、戶外拓展、學習激情、心態調節等游戲版塊。
注釋:
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五卷.劉長松,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404.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6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莫雷.心理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3]文君.越玩越優秀.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07.
(作者單位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第一中學〈高中部〉)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