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數學成績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分化趨勢,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形成了相當一部分的數學學困生。其原因有家庭、社會、學生和教師的因素,明確這些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數學學困生一定會成為好學生的。
關鍵詞:農村中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解決方法
一、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社會原因
(1)現在的農村學生,相當一部分家庭家長的文化素質較低,沒有能力對自己孩子的數學學習進行輔導;有的將孩子送進學校,就對孩子的一切不聞不問了;有的為了生計進城務工,把孩子留守給爺爺奶奶照顧;有的寄宿到親戚朋友家等等。這些孩子的性格常常表現得嬌氣、自私、孤僻、自以為是,缺少合作意識,盡管生活條件優越,但吃苦精神和學習動機越來越不足,厭學情緒越來越突出,很容易和老師產生相抵觸的情緒。
(2)受應式教育的影響,不少學校的教育教學還是以中考為指揮棒,學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門以為的追求分數,把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和老師的唯一標準。這使得老師不能面對全體學生,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久而久之就被老師冷落或者遺忘了,他們越來越缺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數學學困生了。
(3)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同時也負面地影響和干擾了學生的學習。
2.學生自身的差異性
(1)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科學方法。有些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很差,把一切都寄托在課堂教學上,課后則草率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題,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請教老師的好習慣,自己也不去自覺地總結、歸納課堂上老師所講的知識,也不將課后的練習題推廣引申。只偏重于課本上的定理、公理、定義和概念的識記,這樣就造成了條件如果一有變化,自己就無能為力來解決問題了,只會照抄照搬死地學習。
(2)由于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就造成了不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缺乏基礎知識的掌握就造成了基礎差。這樣長此以往的下去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由此就產生了焦急和消極的情緒,開始逃避數學的學習。
(3)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初中數學的學習是開放性的學習,不同于小學的學習,小學老師可以手把手地教給你,通過機械的識記對于所學的知識有所掌握,但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到中學后學生好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就逐漸形成了數學學困生。
3.教師的因素
造成數學的學困生與教師素質也有一定的關系。教師教學觀念的陳舊、教法的呆板,特別是農村教師自我學習的機會較少,教學基本使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性的學習。
教師不能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上課總是喜歡讓那些比較優秀的學生發言,以完成他的教學環節和教學任務,忽視了那些本來就基礎薄弱的學生,這樣下去是這些不愛發言和老師不重視的學生,久而久之就變為學困生了。
在教學中很多老師不自覺地用消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思想。數學老師要掌握自己所帶班級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對學困生的轉化要有相應的方法,對學困生要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不能給予消極的評價。
二、數學教師轉化學困生的幾種方法
1.用心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中盡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學生善于靈活地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數學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分層設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練習題、作業題和試題,兼顧全體學生
讓所有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從而使學困生感覺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有很大的收獲,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的印象,逐步培養他們,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向上的情趣。
總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困生之所以學習不好是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些因素,對癥下藥,完美自己的教學,數學學困生也會成為優秀的學生的。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大戰場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