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認真落實周密的計劃,執行正確的決策,才能增強教育團隊的執行力。學校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執行力建設。
關鍵詞:執行力;校長;排頭兵
一個周密的計劃如果不去認真落實,一項正確的決策如果不去認真執行,到頭來只是一句空話。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曾說:“成功是5%的戰略加95%的執行。”他還說:“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這一“高水平”理所當然包含高水平的執行力。政府的行政團隊需要有高水平的執行力,學校的教育團隊同樣需要高水平的執行力。所謂執行力,就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級指示、決定、命令,從而實現預定目標和任務的能力。它是一種工作態度、精神狀態,是一種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管理學中有句名言:“杰出的策略必須加上杰出的執行才能奏效。”要使學校的每一項決策、方案、計劃,都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學校必須重視執行力的建設,校長“掌好舵”,中層團結協作,教師認真落實,堅決執行。
一、校長是提高執行力的領頭雁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長是率領學校教師與學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領導者。學校教師隊伍執行力的水平與校長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道德修養、學識能力、人格魅力休戚相關。校長要做提高執行力的領頭雁。
1.善于學習
提高執行力,首先要與上級保持“一致性”,又要有自己的“獨特性”。這就要求校長要善于學習、不斷學習,提高政治鑒別力,正確的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對不適合自己學校的工作要求,當然不應該盲從。其次,執行上級的政策和作出自己的決策還有一個認識和能力的問題,同樣需要加強學習。
2.嚴于律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校長雖不是行政官員,但牽涉經濟利益并不少。校長要淡泊名利,提高學校財與物管理的透明度,政務校務都要做到在陽光下操作,以取信于教職工,確立自己的威信。“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看校長,是察其言,觀其行,不光看你說得怎么樣,更重要的是看你做得怎么樣,是否身先士卒,與教師同甘共苦;要求教師做的,是否自己首先做到。因此,校長如果能嚴格要求自己,帶頭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從小事做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一定能以自己的良好行動感染師生,贏得信任和擁戴,使政令一路暢通。
3.民主平等
“領導就是服務。”校長要善傾聽、多協商、少專斷、明要求、勇擔責;要相信、尊重教師和學生,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凡重大問題都要經過民主協商,咨詢論證,達成共識后再付諸實施,按照分工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要充分發揮校委會、教代會和家長委員等的積極作用,依靠中層干部和全體教師的智慧,扎實、有序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校長不能在學校工作中摻雜個人感情,要任人唯賢、一視同仁,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火藥味;多一點溝通激勵,少一點批評指責,讓全校師生在公平、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如果校長沒有民主公平的理念,又何以要求他人去實踐民主公平的教育?又何來全體教師的團結協作、群策群力?
4.言行一致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言行一致,既是作為校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為生命個體應當遵循的規范。校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牽動著教職工的心。校長言與行是否一致,直接影響著校長的形象和魅力,決定著校長凝聚力和號召力,關系著教師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治理。作為校長,最忌人前一個樣,人后一個樣,給人善變的印象。這會令廣大教職工捉摸不透,難以領會校長的心思和意圖,不知如何處理,從而令行難施。“感人心者,莫過于情。”如果校長為人真誠,一切從辦好教育事業出發,“言必行,行必果。”就一定能煥發出不可替代的人格魅力,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齊心配合開展學校工作。
5.寬以待人
“一個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有多大。”校長處于學校管理系統的核心地位,思想、行為、作風、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的管理水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學校班子成員和教職工,由于所學專業、所任學科、所在崗位不同,由于生理、心理、年齡、經歷、性格、興趣等不同,必然有己之所長或所短。校長要以博大的胸懷和寬容之心,盡可能多地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思考、處理,容人之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出光和熱。
二、中層是提高執行力的排頭兵
學校的校務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教科室是學校的中層機構。其主任、副主任是學校的中層管理者,他們具有上通下達、分管一面的職能,其作用不可忽視,是提高學校執行力的排頭兵。
1.落實責任
中層干部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學校決策部署的參謀和助手,要在校長領導下明確分工和崗位職責,分工不分家,團結協作。每一位班子成員都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認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時,關心整體,心系全局,發揮個人最大優勢,落實目標責任制,做到“日常工作常碰頭,交叉工作多協商,重大問題共研究”。黨政工三條線也要相輔相成,群策群力,彼此提醒,相互監督,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班子整體功能的發揮,從而有效提高整個班子的執行力和工作效率。
2.加強督查
有力地督促檢查是抓好落實的重要措施。班子成員要不斷鉆研教育教學業務,深入第一線,深入教師中間,了解教育教學的具體情況和效果,掌握第一手情況。在工作中大膽提出問題,明確指出不足,加強與同事在思想、認識、信息、感情方面的溝通交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補臺,形成工作的合力,真正指導學校、班級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增強教育教學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
3.提能增效
只有素質高、能力強的中層干部,才有執行的底氣和勇氣。學校中層干部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勤奮學習,加強知識積累、能力提升,讓自己的思想不斷豐富,執行力不斷提升。正確理解、深刻領會各項決策、方案的意義和過程,與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結合起來,與人團結共事、精誠合作,集中群體智慧,制訂具體可行的實招新招,才能在執行中達到預期效果,把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4.創新機制
缺乏開拓精神和創造力,往往總在形式上出主意,固于陳規,囿于舊習。中層干部要根據學校實際,創新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機制,避免將會議多、文件多、講話多等同于指導到位;避免將檢查多、考核多、評比多等同于工作細致;避免將工作量大、花費時間多等同于教育教學效果好。而應該取消一切形式主義的走過場行為,用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狠抓工作落實。
三、教師是提高執行力的主力軍
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骨干,不僅要將上級的方針、政策、計劃和部署轉化為教育教學行為,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為決策,要為學生做示范,是提高執行力的主力軍。
1.理念先行
理念是行動的前奏和指南。有好的理念,才會有好的執行力。“一個教師就是一面旗幟。”教師要樹立“敢為人先,力爭優秀”的執行理念,培養執著的執行意識,在學校各項目標確定、措施明確的情況下,在執行上比精神,在執行上見高低,把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樹立“以人為本、科學行動”的執行理念,培養雷厲風行的執行意識,不拖拉,不敷衍,說干就干,真抓實干,一干到底,切實把學校各項措施執行到位,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2.積極負責
責任意識,是執行力的先決條件。沒有責任,執行力就沒有筋骨支撐,只能是軟癱和離散。在執行面前不找借口、不找理由。教師要找準自己崗位的位置,明確自己的崗位目標和職責,對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要細致地去理解,認真地落實。工作中說實話、干實事、求實效,爭取做好每件事。同時,在執行過程中要勇挑重擔。面對成績,不居功,而樂意將榮譽歸功于整個集體或與團隊共享;面對批評、譴責和困難能挺身而出、不推卸責任,想方設法解決。有了強烈的責任感,就一定“坐不住”,一定會用心用力去做事,并力求做好、做精。
3.居安思危
現代管理學認為,越有危機感執行能力就越強。教師要學會居安思危,在管理工作中,在教育教學、與家長溝通時,都要樹立“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的危機感。危機感本身是一種預見、一種防范、一種潛在的執行力。有危機,就會去全面思考、分析,就會利用積累反思不足。同時,還能將危機轉化為方法和機制,轉化為動力,成為一股執行的持續力,產生源源不斷的激勵力量,讓人不敢懈怠。
4.作風優良
作風見思想,作風見精神,作風見魄力,作風見境界,作風決定執行力。良好的作風是學校決策、方案等從謀劃成功到落實的關鍵環節。教師具有優良的工作作風,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教師的良好作風應該是“勤奮好學、顧全大局、政令暢通、真抓實干”;應該是“肯干事、會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應該是“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教育教學”……
《荀子·修身》篇中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意思是,道路雖近,但如果不邁出腳步行走,也無法達到目標。事情雖然簡單,但如果不動手去做,事情終究不能辦成。的確,一打綱領不如一個實際行動,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就一個學校來說,要做好各項工作的有效執行與落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升執行力勢在必行,即要讓學校全體教職工樹立一種“不等待”的緊迫感、“不怠慢”的憂患感和“不坐視”的責任感,腳踏實地、兢兢業業、雷厲風行、積極主動地縮短“說了”與“做了”的距離,爭做積極主動的執行者,力求在執行上高效力,在執行上顯成功。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二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