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嘗試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學生先學教師后教,以學定教。教師的“精講”是重要環節,教師如何把握好“講”的度是值得每位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講什么?怎么講?講多少?何時講?教師的“講”要根據學生的“求”;教師要給學生適宜的時間與空間;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明白“講”的目的、作用、時機,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嘗試教學模式;精講點撥;數學
嘗試教學法是我國著名學者邱學華教授創立的。這種教學模式簡單地說,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識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講解。當然,這里的講解與過去的舊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講,因為學生的起點不一樣。由于學生已經自學了課本,并且做了嘗試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教材關鍵地方重點講解,要講得適時、適勢、精彩、到位(這只是我個人的體會),這就是“精講”。我個人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做好“精講”環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的“講”要根據學生的“求”
每節數學課的教學內容都有學生通過自學能自己解決的知識,或通過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能弄清楚的問題,對于這些大部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就少講或不講。
1.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喚著教師從傳統的教育角色中擺脫出來,進入新的角色。
2.教師要善于“察顏觀色”
嘗試教學模式,并非否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導”的作用非常重要,“導”的好壞能決定課的成功與失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什么、什么時候講、講到什么程度為宜,都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因為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課型,學生能自我解決問題的需求也不一樣,有時需要教師講的多一點、透一點,有時則需要略微點一下即可,有時甚至不需要講。
3.教師要把握好講的“度”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一個尺度,過了這個“度”顯得多余,浪費學生的時間,課堂時間不夠,從而顯得有些倉促,本該能做完的事情沒有完成。當然,不足這個“度”顯得不夠火候,學生沒有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把本應該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地方給“滑過去”,使學生喪失了積極思維的機會。或者有的知識點確實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它對下面新知識的學習起到關鍵作用,這樣的知識點就不能一帶而過,這樣將不利于對新知識的有效學習,從而也使得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發生斷裂。因此教師把握好這個“度”尤為重要。
二、教師要給學生適宜的時間與空間
我聽過一些老師的課,這些老師在教學中也設置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但基本上是教師“自問自答”。當教師提出問題后,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因為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即使是最簡單的問題對部分學生來說可能也有困難,這其中需要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和拓展。如果教師過于急迫想得到問題的結論,一旦學生沒有回應,就自己把結論說出來,久而久之,學生也習慣了教師的“自問自答”,不再思考教師的問題。
三、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回答
眾所周知,不同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角度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同的。教師的思維方式、角度是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思維方式、角度的。從我聽過的部分教師的課中發現,有的教師所講的確實是按自己的思路來講的,幾乎沒有考慮學生有怎樣的考慮,或者說,在他看來學生不需要自己思考什么,只要認真聽或跟著他的思路就行,這樣,很容易錯過一些來自學生的、教師沒有考慮到的很有技巧性的思考方法,或者是真正來自學生需要的、很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問題,這豈不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能有機的結合?
四、教師要明白“講”的目的、作用、時機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整體,那么教師“講”的目的不是單方面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幫助學生“學”。而學生的有效學習最終要靠自己,所以,教師“講”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不講。那么教師“講”的作用就是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師生情感產生共鳴、形成共振,學生也才能由此獲得學習的興趣與自信心。那么教師如何把握“講”的時機呢?這需要基于學生的需求。教師課前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是非常必要的,但終究是一個“預設”,不可能料到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所有的思維情況、交流結果等。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需求情況做出適時的講解,這才是數學課中真正意義上的“精講”。
當然,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能真正做到“精講點撥”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有深厚的教學基本功,有很強的整合教材的功底,有善于“察顏觀色”的能力……我本人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得還遠遠不夠,我將努力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力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講點撥”,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與學[M],2007-09.
[2]王策三.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3(6).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中云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