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教學手段逐步進入課堂,成為廣大教師課堂教學的好幫手。就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幾點獨特且重要的運用作了論述,如多媒體模擬動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件視頻可以優化實驗教學、投影練習或學生的解題方法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信息等方面。
關鍵詞:多媒體;化學教學;動畫;實驗;反饋信息
新形勢下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能提供各種“影”“視”“聽”等情境,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大教學容量,使課堂教學形象、直觀、高效而又生動活潑;還能提供各種問題、習題情境,啟迪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根據教學實際,合理、科學、巧妙地加以利用,可以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我談一談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幾點獨特的、重要的應用。
一、通過多媒體模擬動畫引導學生想象,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微觀世界
在初中化學學習中,九年級化學滬教版第三章第一節《構成物質的微粒》,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分子、原子等構成的微觀世界。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能力,要幫助學生建立宏觀和微觀的聯系,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一些宏觀現象。而微觀的化學世界看不見、摸不著,是抽象的、充滿神奇色彩的,學生需要想象才能理解。限于初三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水平還不高,多數學生很難想象出來,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演示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想象不是憑空猜想,需要生動形象、直觀的載體,我們可以把多媒體生動的圖像、形象的動畫等作為學生想象的載體,通過多媒體立體的、動態的演示,將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等構成的微觀世界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微觀過程直觀化、抽象過程形象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直觀感受化學中的微觀世界,把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深入了解。
例如,在學習微粒不斷運動時,書本上做了兩個演示實驗,這兩個實驗說明:濃氨水揮發出來的氨氣微粒不斷運動,并進入滴有酚酞的蒸餾水中,使溶液變紅。由于氨氣微粒肉眼看不見,用手摸不著,學生很難想象它的運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把氨微粒的運動情況展現出來:一個個氨微粒從濃氨水中掙脫出來,不停地運動,進入空氣中,繼續無規則運動,有部分氨微粒進入酚酞溶液。通過模擬把看不見的微粒運動過程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加深理解微粒的運動觀,從而認識到:構成物質的微粒都是在不斷運動的。
再如,在學習分子的構成時,可以用多媒體動畫模擬水蒸發和水電解過程中的微粒變化情況。水蒸發時,開始呈現的是一個挨著一個、離得比較近的很多水分子,溫度升高時,水分子相互之間就慢慢分散些,當溫度更高時,水分子分得更遠了。水電解時,開始呈現幾個水分子(畫4個),每個水分子都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通電時,水分子分解,每個水分子分解出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然后每兩個氧原子結合在一起,每兩個氫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氧分子和氫分子。通過生動、直觀而又富有啟迪性的多媒體動畫,建構起新的認知:物理變化中,分子種類不變,變化的只是分子間的空隙;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分子。通過分析,建立起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這些形象、直觀的動畫,不僅有利于學生變抽象為具體,還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教學的重難點。
二、通過多媒體課件上的視頻,優化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獲取、理解和應用,都是建立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實驗,學生可以觀察到大量有趣的化學反應現象,了解諸多物質變化的事實,從而歸納、加深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做好每個演示實驗,給學生提供清晰、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有些演示實驗不能做,有些實驗雖然能做,卻污染嚴重、危害性較大,不適宜在人群集中的教室里演示。但如果借助課件上的視頻,就可以讓學生形象、安全地感知實驗內容,獲得直觀、生動的感性材料。如,火災逃生、瓦斯爆炸等。還有一些內容與化學生產流程有關,如,高爐煉鐵、自來水凈化流程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課件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
例如,在進行九年級化學滬教版第五章第2節《鐵的冶煉》教學時,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的演示實驗中,操作比較復雜;實驗排出的一氧化碳又有毒,危害學生身體健康;若一氧化碳沒有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凈就進行加熱,還可能會引起爆炸。所以課堂上教師很少去做,大多都是講解該實驗內容及現象,課堂效果很差。現在教學時我都是通過課件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就可以生動直觀地、清楚地觀察到,一氧化碳將紅棕色的氧化鐵還原成黑色物質,產生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最后我又聯系生活實際,講解環保知識,讓學生認識到一氧化碳對環境的污染,了解工業煉鐵的原理。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電腦網絡上下載一些視頻,如,水污染赤潮、水華現象,煤、石油、天然氣的開采,自來水的生產過程等,學生不熟悉的現象、事物或工業生產流程等,在學習教材上有有關內容時,播放給學生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三、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學生的信息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信息的輸出,又要重視信息的反饋。因為教學的實施過程是對教學設計的一個演示過程,教師只有注意加強教學調控,才能實現教學的最優化。有調查表明,在反饋調節中,即時(瞬間)反饋調節吸收率比及時(當堂課或一天之內)反饋調節吸收率高10%,比延時(一天以上)反饋調節吸收率高33%。因此,利用多媒體投影可以較方便地實行即時與及時兩種反饋調節。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對關鍵知識點精心設計成練習,通過投影展示出來,這比傳統的在黑板上寫題要快得多。學生練習后,教師根據教學情況,可以將學生的一些典型解題方法和過程用投影展示出來。在展示學生解題過程中,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隱含的信息,揭示學生思維的盲點,教師可以從中反饋信息,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并及時進行糾正。
例如,在進行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教學時,需要講練結合。進行訓練時,可讓學生將解題過程寫在作業本上。大多數學生在解題格式上,如,設未知量、書寫方程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找對應關系等處屢屢出錯,顧前不顧后,有的同學設未知量錯,有的同學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錯,還有的……教師就可以將若干名學生的解題過程,或不同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一一投影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評價、發現、指出并改正錯誤。還可以將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較好的、簡便的解題方法步驟投影出來,師生共同進行講評。便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與讓幾名學生去黑板上板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投影輔助反饋調節,具有反饋信息量大、及時、面廣等優點,提高了反饋的質量,從而實現知己知彼,不斷完善教和學,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提供直觀、生動、形象的視聽效果,化難為易等優點。但絕不意味著一節課中使用電教多媒體越多、時間越長就越好,若不以最優的教學效果為目的,最佳的教學方法為指導,電教多媒體勢必會陷入為展示電教而削弱教學效果的誤區。總之,只要我們有效、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將多媒體、教材、學生、教師四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達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最優化教學過程,使電教多媒體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好幫手。
(作者單位 江蘇省豐縣順河初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