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頒布十年,但口語交際教學卻始終未能進入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著重分析了中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缺失的原因:教師自身口語交際知識與技能的缺失,口語交際教材缺失,教師現代教育理念缺失。并從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課堂特征,實施口語交際教學的前提與具體措施論證了開展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可能性。
關鍵詞: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對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口語交際教學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社會需求的變化引起了對口語交際能力重要性認識的發展,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成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
新課標頒布十年,但口語交際的教學卻始終未能進入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筆者針對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情況作了問卷星網上問卷調查①,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95名教師中,只有5%的語文教師“根據學段目標有計劃地開設口語交際課”,67%的教師“雖然沒有開設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但在課堂上會有意識地進行目標滲透”,另有27%的教師“對口語交際的內容比較模糊,不夠重視”。
一、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缺失的原因分析
1.教師自身口語交際知識與技能缺失
語文教師的普通話等級必須達到二甲。從問卷星調查結果看,筆者所在的蓮都區95%左右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持有二甲普通話證書,3%的語文教師持有一乙普通話證書,另有個別年齡較大的教師持二乙證書;有57%的教師接受過專業的口語交際知識與技能的訓練。筆者從事語文教研工作3年,聽課節數超過240節,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本區域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口語水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音、意、形兼美
魯迅在其著作《漢文學史綱要泊文字至文章》中曾提出漢字“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形美以感目,二也;音美以感耳,三也。”教學口語的“音美”是指語言的節奏美,利用聲音的高低、快慢、升降等變化,形成抑揚頓挫的音響,以至“感耳”。“意美”是指教學口語能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以能“感心”。“形美”是指運用教學口語,繪聲繪色地講述事物的形狀和事件的情景,讓人聽后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以達“感目”之效。
生動的教學口語能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在教學實際中,能兼具音、意、形三美的語文教師都是非常優秀的。一些年輕教師常常憑借出色的口語技能脫穎而出,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歷
練,從而更快地成長為優秀的語文教師。但筆者所在的蓮都區初中語文教師200名左右,能達到這一層次的語文教師不到10%。
(2)平淡有余,生動不足
大部分教師處于第二層次,他們有一定的教學經驗,能規范地運用教學口語,語言清晰,基本切合教學語境。在南方地區,大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和一些中青年教師普通話水平不高,平翹舌音混淆,語音面貌不佳。在課堂教學調研中,筆者發現這些教師的口語表達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表情達意上缺乏感染力。另外,則是教師的內功還需加強,有豐富的內在,課堂口語才能表意更明晰、更準確,提高語文課的品位。
(3)語言貧乏,乏善可陳
這些教師大多長期在農村中學執教,一方面本身所處地域語言環境較差,普通話水平也較差,經歷了多次考試勉強獲得二甲證書,而并未真正達到二甲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職業懈怠,備課準備不充分,沒有認真鉆研教材,對課堂教學缺乏預設,而長期的懈怠又未能積累更多的課堂教學經驗。因此,教學口語呈現方言化、呆板化、模糊化的特點。
比如,筆者在一所農村中學聽課時,一位不到40歲的語文教師給初三學生布置課堂學習任務時說:“馬上給我做起來!”語氣頗為嚴厲,透露出這位教師在課堂上高高在上的姿態。筆者仔細觀察在座學生,后面幾排學生大多沒有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做,他們的課堂復習用書還是新的。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其他因素我們暫且不論,在這位教師的課堂中,糟糕的教學口語就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學習的效果就可想而知。
2.口語交際教材缺失
顧振彪先生在《關于寫作、口語交際教材系統的說明》中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至九年級)的寫作、口語交際教材,是分作兩個系統編排的。一個系統與閱讀結合在一起,另一個系統與綜合性學習結合在一起。”口語交際與寫作、綜合性學習編排在一起,目的是使口語交際訓練生活化、情景化,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不夠明確
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有:這就是我,漫游語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奧秘,我愛我家,追尋人類起源。從內容上看,偏向于寫作與綜合性學習,與單元主題契合;從形式上看,教材編寫者提到了“介紹”“討論”“交流”等關鍵詞,體現口語交際的要求。但是,口語交際的目標如何在教學中得以具體體現,這是一線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沒有明確的口語交際目標要求,使不同教師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要求上存在較大差異。
(2)口語交際教學名存實亡
理想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教學應該是這樣的: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在學習活動中積累知識,體驗感悟,進行寫作,開展交流。但多數情況下,口語交際教學只是附庸。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這樣混雜的編排讓他們無所適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往往是課外完成一篇作文,在課堂上交流學生作文(或這一步因時間關系略去),而口語交際教學往往被忽視。人教版教材缺乏寫作教學的序列被詬病是因為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口語交際教學的序列同樣缺失是因為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漠視而被忽略。調查中有73%的教師認為開設口語交際課的困難在于沒有可以直接選用的教材,遠高于其他選項。
(3)教師缺乏課程開發能力
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還是課程的開發者。但在教學實際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并沒有被“開發”出來。比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學會傾聽”列出這樣的具體要求:“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能聽出討論的焦點。”許多教師認為他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都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我們也經常在課堂上聽到教師提醒“認真聽”,而對于“認真聽”的技巧和方法,如何教會學生“認真聽”,教師則有些無奈。在調查中,有67%的教師覺得自己“雖然沒有開設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但在課堂上會有意識地進行目標滲透”,說明教師一方面認識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卻因為缺乏課程開發能力,對口語交際課采取了逃避策略。
3.教師現代教育理念缺失
(1)教師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認識不夠全面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理念,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對“語文素養”的認識不夠全面。教師往往花費精力在閱讀教學上,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可達70%,其次是識字寫字教學,再次是寫作教學,留給口語交際的空間則少之又少。
(2)考試指揮棒影響教學
中小學學業考試語文試卷采用筆試形式,無法設置真實情境考核學生的口語能力。有的試卷有口語交際題,但存在情境設置虛假等問題。比如,為促進文化交流,社區開展“文化大講堂”活動,本期活動的主題是“走進伊朗”。請你邀請在社區居住多年的伊朗客商哈米作一次講座。你會對他怎么說?(2012年浙江省義烏市中考卷)評分細則對“目的明確”“語言得體”提出了要求。類似的試題很多。
這種以筆試方式來考核的口語交際題,不需要傾聽,不需要開口,實際上都是偽測試,無法真正測試學生口語交際實際水平。這也導致為數不少的教師將口語交際課視為雞肋。
二、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研究
1.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課堂特征
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是語文課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要培養適合實際生活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課的開設必不可少。口語交際課有別于一般的語文課,它應該具有以下特征:
(1)著眼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有明確的口語交際目標要求
有明確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這是口語交際課堂的首要特征。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應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設置有層次、有階梯的目標要求,并能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出考核。
(2)創設適合交流的情境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有研究者建議口語教學要向小品學習語言藝術,“在深入小品‘品’語言的基礎上,結合藝術的審美愉悅功能和學生的欣賞心理,創設情境‘仿’語言,仿演員說臺詞,仿生活中的人物對話,讓學生在理解、揣摩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模仿,在模仿中提高。”
(3)形成網狀交流形態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思想、意見,交流情感、經驗,解決問題、尋求幫助等待人處世的活動,必須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形態才能進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是否能構成交際關系。在課堂上,語文教師不但要開展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更要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口語交際關系,才能體現出口語交際訓練的特點,切實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教師進行口語示范與指導
語文教師的教學口語具有兩種功能,一是為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傳授知識,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二是作為口語交際教學的示范。教師的口語示范是口語交際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的指導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努力調動學生生活與語言積累,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適當提示、補充或指導搜集一些有關交際內容的材料和語言素材;二是對語言規范、聽說習慣、交際方式與態度等進行必要指點。
2.實施口語交際教學的前提
(1)師范院校開設口語交際知識與技能必修課
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達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之效。另外,教師本身良好的口語水平可以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歷史上英國喬治六世在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的幫助下成功戰勝口吃的故事,可以給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語教育以很大的啟示。
(2)有可供教師使用的口語交際教材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沒有教材而忽略口語教學。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口語交際技能是學生走向社會不可缺少的,但缺少對學生進行口語教學的教材。因此,給教師提供一些口語交際教材非常必要。
(3)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
傳統觀念中對口語表達流暢的人往往冠之以“夸夸其談”“巧舌如簧”“華而不實”等評價。傳統的語文教育“重文輕語”,重視閱讀與寫作,強調埋頭做學問,贊賞內秀。再加上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語文課幾乎成了啞巴課,大多數課堂只聽到教師在分析講解。因此,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是中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口語交際教學的必要前提。
3.實施口語交際教學的具體措施
(1)將口語交際教學納入教學計劃中
營造氛圍,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教學中要安排足夠時間,并注意采取多種形式,特別是那些全班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以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動態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反復鍛煉,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深刻性和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條理性、機敏性,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
(2)將口語能力檢測納入學期考查
一些小學已經開始進行閱讀考級制度,這是因為學校和教師深刻體會到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如果能將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考查,也必將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師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視,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研究者對語文學科口語測試的可行性及實施方法做了研究,并認為“口語交際教學要取得大的進展,公開考試中增加口語部分就勢在必行。”
(3)對中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技能培訓
口語交際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型,很多語文教師在師范教育時期沒有得到相關課程的理論學習和訓練,自身的口語交際理論和水平非常有限,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缺乏指導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無法做好示范。針對中小學語文教師口語現狀,對中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口語交際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迫在眉睫。
注釋:原始數據來源:http://www.sojump.com/report/1838145.aspx
參考文獻:
[1]顧振彪.關于寫作、口語交際教材系統的說明.試教通訊,2001(09).
[2]謝旭慧,劉春蕾.口語教學要滲透小品語言的藝術魅力[A].教育探索,2005(07).
[3]王瑜.語文學科測試增加口語部分的可行性論證及實施設想[A].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04).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2年度研究課題“高師口語類課程改革與基礎教育的對接研究”(項目編號:SCG381)和浙江省語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規劃2011年度研究課題“適應基礎教育需求的高師口語類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編號:ZY2011C1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陳昕,浙江省麗水學院副教授,碩士。盧英,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教育局教研室,中學高級。
(作者單位 陳昕:浙江省麗水學院 盧英: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教育局教研室)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