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計算能力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的必備能力。然而,計算教學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興趣。從聯系生活實際、適當選用游戲、創設故事情境等方面舉例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興趣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的必備“法寶”。然而,由于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讓學生感到畏懼。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興趣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
生活是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如能及時地將捕捉到生活信息,引入計算教學,就能使學生感到計算是“生活”的需要,并不神秘。例如,一次語文測驗之后,Z老師教學平均數問題,他巧妙地利用這次測驗成績作為情境進行導入:這次語文測驗哪個組的成績最好?學生有的說是一組、有的說是四組。爭執不下時,大家想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法:求平均數,教師又問:怎樣求平均數呢?學生討論后有了辦法。然后大家一起計算,得出了大家都信服的結論。教師趁熱打鐵又啟發:假如我們每一豎排進行比較哪個組最好呢?假如我們每一橫排進行比較哪個組最好呢?學生紛紛進行計算,一次又一次地評出“最高分組”。
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貼近學生關注的問題,使學生感覺到不是在計算干枯的數字,而是在解決自己關注的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興趣。
二、適當選用游戲
學生都喜歡做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選用游戲法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例如,在一年級教完10以內加減法之后可以用“找朋友”的游戲,既能進行口算練習,又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方法是:兩人一組互相問答以找朋友的結果和是10為示范。每組甲學生邊拍手邊發問:我說2,2和幾組成10?乙學生邊拍手邊回答:我說8,8和2組成10……這樣的游戲,既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三、創設故事情境
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小學生更是如此。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往往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計算的熱情。例如,S老師教學“5的加減法”后,上了一節練習課,先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在封閉的房間里一只花貓正在捉老鼠的情景圖,一共5只老鼠,老師鼓勵學生根據所給情境發揮想象力續編故事。讓花貓繼續捉,根據花貓捉的結果,列出算式。這樣通過動畫創設的花貓捉老鼠的情境,學生興趣盎然、全情投入地在幫助花貓捉老鼠的過程中練習計算,不但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提高了許多。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只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計算、掌握計算方法,才能想方想方不斷提高學生的口算、筆算和工具計算的能力,從而達到算得準、算得快的目的。
參考文獻:
朱秀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港上鎮中心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