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進行語文學習期間,學生應對教材內容有清晰的認識與了解,而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匯集著作者的情感與思想。想要使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就需要指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意圖。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簡要探討了將情感因素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方法,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情感因素;滲透
對于語文學科來講,其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在教材中列舉的課文都是文質兼優的文章,不僅包含了作者熟練的書寫技巧,同時也匯集了作者濃厚的情感。想要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與含義,就需要使學生同課文角色融為一體,在感情方面與作者形成共鳴。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滲透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的體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下簡要對語文教學滲透情感因素的相關內容進行探討。
一、教師應豐富本身的感情因素
進行語文教學所應用的素材來源于日常生活,同時又高于日常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時應善于在生活中吸取營養,自生活里挖掘感情,分析感情,從而體會真正含義。將生活作為中心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教師想要將情感因素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自身就需要具有挖掘生活情感的才能。在平時教學以外,多與社會接觸,用眼睛細致觀察社會,用心認真感悟情感,從而積累豐富經驗,提升本身感情水平,豐富內心世界。唯有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夠流露真情實感,不做作地領導學生感悟生活。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因素的方法
1.創建“欣賞美”的教學環境
人們的情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環境的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學期間,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優良的氛圍,讓學生以正確的心態欣賞美好的作品,體會寫作人員的感情。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將身段放低,時刻保持熱情、積極的情緒,同學生平等交流,讓學生發揚主觀能動性,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完善自身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時,就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春的歌曲,然后讓學生根據歌曲猜測是哪種季節,討論季節的特點,再設定問題,讓學生利用自己擁有的詞匯對季節進行描述,最后切入新課的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配合音樂為學生朗讀課文,控制好語氣、語速,發音正確,吐字清晰,從而為學生營造形象的氛圍。
2.增強學生“描述美”的情感體會
在學生欣賞美期間,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情感同事物融為一體進行描述。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大量閱讀課文,融合自身感情體會,進行朗讀,保證語速、語調、語氣同文章的情感相近,再現寫作人員的真情實感。利用教師的情感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變化成飽含情感的內容,學生通過聽聞就能夠自主調整思維,更深入地掌握文章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欣賞美的情感活動中。另外,語文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身對美的體會,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情感,同時還可以及時找尋學生的情感誤區,給予正確引導。例如,教師在講解《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文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帶入自身情感多遍朗讀,從中把握語氣、語調;其次,讓學生選取文章中的某一段進行朗讀,并簡單講述如此朗讀的原因;再次,教師進行示范朗讀,向學生講解如此朗讀的原因;最后,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自行朗讀,選取一些朗讀較好的學生進行點評,從而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深入體會作者感情,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將來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基礎。
3.增強學生“分析美”的想象思維
在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由多位教研專家選取同生活相近的文章匯集而成的,部分文章符合客觀描述生活的標準。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應擅長啟發學生依據自身經歷與知識對文章內容進行想象,還原當時作者描寫的情境,從而將枯燥的漢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唯有增強學生“分析美”的能力,才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與主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4.提高學生“品味美”的心靈震動
直觀、形象的畫面更容易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震動,讓學生同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鳴。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應借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品味美”的能力。伴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并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生動幽默的視頻、色彩艷麗的圖片,從而震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同課文內容的情感進行交融,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情感與文章內涵。利用多媒體的方法不但可以增強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情感因素可以喚醒學生僵硬的思維,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文章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由以往機械性的學習轉變成學習的主人,從而為未來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仇加林.以生文本,潛移默化:淺議職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生優秀作文:教學版,2011(03).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第四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