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動;生活氛圍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學習數學的價值,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創設活動情境,提高課堂參與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創設多樣化的活動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自由的探索中輕松地提高課堂參與度,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時,我創設的是自主演示推理公式的方法,首先,我將學生分成小組,引導學生每人制作一個梯形,并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的方式,找到梯形面積的構成部分,讓每個小組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變化,進而使學生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圓”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圓,使學生在熱鬧的討論中輕松地學習相關的知識。之后,我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圓,如:輪胎、戒指、圓桌、硬幣、奧運五環等。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對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營造和諧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果說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是影響高效課堂實現的內在因素的話,那么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就是影響課堂效率提高的外在因素,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借助多樣化的評價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肯定與鼓勵下,正確地認識自己,重拾學習的信心,進而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教材的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鄧馨.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02).
(作者單位 重慶市合川區土場鎮中心完全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