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學生的作文離不開生活。讓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才是學生作文的真真正正的源泉。
關鍵詞:生活;作文;觀察;積累;體驗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意識到作文教學非常重要,但同時它也一直困擾著我們。作文課上,學生總是冥思苦想,卻無從下筆。無論教師怎樣啟發點撥,他們卻始終達不到教師的期望。交上來的作文,通常有兩種現象,一種是寥寥數語,三五行足矣;另一種是東拼拼西湊湊,甚至廢話連篇。這就是令人擔憂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實踐告訴我們,指導學生作文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放手讓學生走進絢麗多姿的大自然,走進變化萬千的社會,走進豐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才是學生作文的真真正正的源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更加關注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進行必要的生活體驗后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
學生的作文是自己生活的需要,也是自己內心的獨白,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作文必須是來源于原汁原味的自身經歷過的生活。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的習作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我們教師的作文指導必須讓虛假遠離我們的生活,讓真實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讓學生走進絢麗多姿的大自然中去擁抱樹木花草,傾聽鳥叫蟲鳴,暢飲甘甜的溪水,品嘗形態各異的水果,還可以進行實地調查、親身采訪、體驗勞動……豐富多彩的生活,必然給個性不同的學生帶來迥然不同的生活體驗,把這種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寫下來,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的作文。
那么,怎樣讓學生的習作走向生活呢?
一、讓學生注意觀察,豐富積累
觀察是作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了觀察,一切都無從談起。春天,讓學生走進田野,感受“處處聞啼鳥”,那綠樹紅花、山清水秀,必然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夏天,讓學生觀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感受夏天的烈日炎炎;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年四季,時時有不同,事事有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讓學生多觀察、多比較,通過看、聽、摸、聞等,調動自己的各個感官,去感受生活。可以去菜市場買菜,嘗試第一次做飯;做一次小販,賣愛心物品;觀察比較各種人的表現:爸爸、媽媽勤儉樸素,同學之間和睦相處……
二、多參與生活實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例如,在我們進行作文前,開展一些“我真棒”“介紹自己”等活動,把自己介紹得真實可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就充滿了寫作的激情,寫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真實可信,充滿真情了。
三、不斷強化學生的角色體驗
學生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可能有內心的喜悅,可能有內心的不愉快,也可能會有悔恨……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生活中就是這樣,只有自己把握住自己,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因此,我們如果把我們的生活體驗直接交給學生,那不是在幫助他、指導他,而是用一條繩索套住了他們。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怎樣把生活化的作文教學理念落實到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去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逐漸學會自擬題目
這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組織我們的學生從作文材料開始,然后擬定題目,再說給同學聽,看看哪一位同學擬定的題目既新穎別致又趣味性十足,讓全班學生從交流中不斷掌握擬定作文題目的基本步驟,然后在練習作文時,就能有目的地讓學生自擬作文題目。
2.要明確寫作的方向
怎樣拓展學生的習作思路呢?其實最重要的是必須讓學生脫離定式思維,發展求異思維。定式思維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我們必須打破常規,與眾不同,鶴立雞群。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大膽地表達呢?(1)要能夠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表述,寫出真正想說的話,說出真實的事情,抒發真摯的情感。(2)要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形式自由,恣意選擇,為學生能營造出一個非常適宜習作的氛圍,從而切實能夠讓學生寫作的心理負擔變輕。
3.讓學生進行作文修改
作文修改也非常重要,往往在修改的過程中能發現問題。在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中,應做到:(1)要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不能有無所謂的態度。(2)所有學生都要參加,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只讓成績好的學生修改,這樣才能全面提高。(3)讓學生全面參與修改,從字詞開始,一直到句段,乃至謀篇布局。(4)形式豐富。可以小組改、個人改、集體改、相互結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語文課程中寫作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作文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建立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能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必須真正地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作文無論如何都離不開學生的生活,關注了生活,才是抓住了作文的關鍵,學生的作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作者單位 江蘇省阜寧縣吳灘鎮立新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