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具體的事例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需要保護的。
關鍵詞: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護
期中考試結束后,我們班的成績非常不理想。其中有50%的學生不及格,為什么會是這樣子呢?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好?想來想去,我認為主要是沒有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沒有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來彌補差距。(1)盡量使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2)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3)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fā)展。計劃做好了,我也在課堂上努力了,但收效甚微。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好多不及格的學生干脆就不學了,他們已經(jīng)對這門課失去了信心,認為再怎么努力也學不好了,再加上他們自身的懶惰,就更不想學了。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渾身的力氣不知往哪兒使。
有一天我去上課,突然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回答問題的人多了,就連平時最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舉起了手,課堂氣氛感覺特別好。課后我問學生原因,原來班主任制訂了個小組積分表,就每個小組里的所有成員一天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一周下來看哪組最優(yōu)。這樣一來,學生又恢復了考試前的狀態(tài),都爭先恐后地表現(xiàn),誰也不想給自己的組丟臉。其實學生都是有上進心的,他們都想拿好成績,被表揚。只是有時我們做教師的沒有給他機會。班主任還給每一個進步的學生獎勵了一朵小紅花,貼在黑板上名字的下面。引入這個競爭機制后,有的學生不但自己主動去學習,還幫助其他組員共同學習。就連平時最差的學生也能夠在組員的幫助下回答對問題。可見,這個辦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一措施的實施給我的感觸很深。雖然平時每天也知道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卻都走了形式,看來自己的工作還是沒做到位。
我們每天都在對自己說,我們對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是“學到什么”,而是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學習”。我們按這樣的理念去教學生收效又如何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活力,不斷引起學生產(chǎn)生理解、認識、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欲望,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理解、思考和總結,讓他們彼此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以后,我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實處,不能再流于新式。這一競爭機制的引用,又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上進心,又讓我看到了希望。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城市北十店鎮(zhèn)教育辦公室)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