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當前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是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細化,為一線教師更清楚地了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v觀整個《指南》的內容結構,從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方面,分別闡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征。
關鍵詞:《指南》;學習;實踐;理解
作為一名基層的學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一、《指南》的學習
1.《指南》讓我們要重新審視、修正自身的教育觀、兒童觀和評價觀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指南》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戰略目標背景下的又一具有指導性的法規文件,它既繼承了《幼兒園工作規程》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的價值理念,又突出了“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更注重幼兒教育的內涵發展。這一教育價值觀可以從《指南》的“說明”中的表述中得以體現:“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渡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逼浯?,值得引起深入思考的是,《指南》倡導的教育觀念并非《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簡單重復,而是引導包括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新型兒童觀和質量觀,具體通過幫助家長在內的教育人員了解3~6歲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合理期望,從另一個層面獲得家長作為另一教育主體更大限度地支持幼兒園實施科學保教,樹立積極、正向的幼教價值觀,從而建立多元的科學評價觀,克服因家長的不合理期望而偏離教育規律的現象。這些觀念的形成是一次更新,更是一次洗禮。
2.《指南》的頒布及時遏制了當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蔓延
《指南》的研制出臺指明了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及時為幼兒園正本清源,為科學實施保教、杜絕“小學化”現象、促進學前教育公平競爭提供了具體方法和法律支援,從全民的認識層面為有效遏制學前教育功利化傾向提供了保障。
3.《指南》延展了影響兒童發展的家長人力資源,并為其提升科學育兒水平提供了有效策略
從《指南》的內容看,分別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通過讓家長了解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為他們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以《指南》指導實踐
1.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
《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痹谟變簣@,游戲既是幼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或強化訓練之所以有害,是因為它剝奪了幼兒游戲的權利。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學習,游戲才是學習。在幼兒階段,學習和玩具是分不開的,沒有玩,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幼兒階段的主動學習。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不是幼兒的學習,而是成人的規則游戲,與尊重兒童的現代教育觀背離,與幼兒的后繼學習、終身學習理念對立。
2.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
《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品質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學習觀完全不同。幼兒的學習品質,絕對不等同于對學業的興趣和專注。對幼兒來說,學業還未成為話題。幼兒的學習品質,都是在游戲和其他非課堂活動中體現出的品質。這些品質包括好奇心、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在這一定義下,讀寫算領先的幼兒學習品質未必好,而讀寫算落后的幼兒學習品質未必不好。對幼兒來說,學習的含義是廣泛的,探索自然、探索周圍的人和事、探索自身的能力,都是學習。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和棍棒教育、超常教育、強化訓練水火不容。
學習品質是幼兒學習探索的習慣,準備狀態和行為傾向,包括克服壓力和挫折的傾向、活潑開朗、合作意識、學習傾向、對場合的敏感,參與能力、思考和互動等。具有良好學習品質的幼兒更會堅持、提問和負責任。所有這些品質,都可以在玩中培養,而游戲的質量就在于能否培養這些品質。幼兒的這些品質,在超前教育的課堂里,只會受到壓制。累積這些品質的過程,是幼兒階段最重要、最典型的學習。就培養學習品質而言,幼兒應該全天候地玩,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全天候地學習。
作為幼兒教師,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是將《指南》的精神內化于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了然于心,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授之以漁”,讓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幼兒的成長,在他們的心中點亮一盞愛學習、會學習的明燈,讓他們能在浩瀚的知識天地中自由翱翔。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揣摩《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讓幼兒能夠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鎮礦幼兒園)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