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指導課到底該怎么上,指導學生習作的“根”到底在哪兒?就此問題進行了簡單論述。
關(guān)鍵詞:指導;習作教學;固本培根
習作指導課到底該怎么上,指導學生習作的“根”到底在哪兒?葉圣陶先生在《對于小學作文教授之意見》中指出:“小學生練習作文之要求,唯在理真情切而意達。”“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在小學習作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出好作文,除了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須在教學中讓學生尋找習作的素材,融入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積極參與活動。這樣寫真人真事,文章才有真情實感。《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這些都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們,習作指導重在于引導學生樂于表達,表達出真情實感。這就是指導學生習作的根。
一、變目標模糊、放任表達為目標明確、真情表達
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十分清楚自己在一堂課中重點要教的是什么,特別是一堂習作指導課,更要讓學生明確自己該寫什么。有的放矢,才能“一針見血”,無的放矢,只能胡亂一氣,東扯扯,西湊湊,最終沒有一個主題內(nèi)容寫出來,甚至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么寫。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四年級第二單元的習作《說說心里話》中,教師的指導很有層次,先引導學生明確和誰說些什么話;然后讓學生明確用舉具體事例的方法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出來。本課中最關(guān)鍵,也是學生認為最難的就在于:心里話哪有那么多,那就必須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表達傾訴。這也是本課最主要的一個學習目標。可到最后落筆成文時,教師卻只提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心里話寫出來。所以學生是一頭霧水,是單寫事例嗎?還是寫整篇文章?那才十幾分鐘,怎么寫完全文?可能剛開始寫事例就到了停筆的時間了。可到了展示交流時卻有一生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自己大約500字的習作,這不是個笑話嗎?事后過問班上的學生,竟然還有80%以上的學生說這篇作文不知道該怎么寫。反思此例,如果我們把目標定在教學生如何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心里話,然后課堂上就寫這個具體事例,那十幾分鐘的時間,學生基本上能把這個事例寫下來,第二課時再指導學生加個開頭和結(jié)尾,那不就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嗎?而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五年級的《班級瘋神榜》就不禁讓人叫好。在習作指導后,她很明確地出示要求:在學習“瘋”、人來“瘋”、無人“瘋”、玩得“瘋”中,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一個小組選一種“瘋”來寫一個片段,注意選擇典型的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瘋”。同樣是十幾分鐘,每個小組的學生寫的事例典型、具體,寫出了班級中真真實實的各種“瘋”人,甚至就有寫今天公開課上的人來“瘋”,寫出的人物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小組代表展示后,教師引導:課后把這四種“瘋”串聯(lián)起來,再加個開頭與結(jié)尾就成為一篇完整的習作。目標明確了,學生的興趣之門被開啟,表達的欲望很強烈,自然就下筆如有神,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也就情不自禁地傾吐出來。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
二、變傾于技巧,忽略表達為表達技巧,主次分明
要把一篇習作寫好,的確在表達方式的選擇、在布局謀篇的安排上十分重要,所以這似乎成為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大肆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理由。翻看新課標中,真的找不到小學階段有關(guān)寫作技巧方面的文字。難道我們小學教師有一桶水就一定都要倒給學生嗎?你可曾想過,你裝水的是大桶,而學生的卻是小桶。你這一倒,豈不是要溢出來,這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嗎?有時甚至顧此失彼,那就事倍功半了。一位教師在教學六年級《記一次成功的經(jīng)歷》中,以《頂碗少年》的課文入手,大費周折地理出成功經(jīng)歷的寫作順序:說經(jīng)歷中的感受;失敗時有人鼓勵(包括語言、行動);學會后的心情。然后按照這一順序去說學騎車的經(jīng)歷。全班一個話題——騎車;全班一種順序——按上面理出的順序;全班一個思路——有人鼓勵。最后整整一節(jié)課都圍繞著這所謂的技巧在說,學生動筆的時間一分鐘都沒有,純粹的“滿堂灌”,這能稱為“習作教學”嗎?還有類似于這一堂課的六年級《節(jié)日習俗》的習作教學。執(zhí)教者可謂煞費苦心,由出示各節(jié)日古詩讓學生猜,引出寫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由一個笑話引出運用恰當?shù)谋磉_方法;由五官的排列引出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環(huán)節(jié)這么多,寫作技巧的框框這么多,等這些都分析到位了,一節(jié)課也就結(jié)束了,所以學生哪有練筆時間。于是只能讓學生把習作帶回去寫,然后發(fā)到老師郵箱。而很有幸,這兩天聽了一節(jié)福州晉安區(qū)葉敏老師執(zhí)教的三年級看圖寫話《對話》。顧名思義,寫話中重點在于寫人物的對話,那提示語該如何使用,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技巧吧!但葉老師在課堂中沒有過多地講解這個問題,只是出示一位小學生一段《烏鴉反哺》的習作,讓學生知道提示語可放前面、后面或中間,然后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觀察的漫畫說說誰和誰的對話,對話的內(nèi)容是什么,接著通過配樂、創(chuàng)境等方式,讓學生閉眼想象后,就開始圍繞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進行寫話練習。沒有過多的說教、分析,只有明確地提出讓學生選一對人物,你來我往地寫一兩個回合的對話,注意提示語的位置和正確使用好標點符號。“情動而辭發(fā)”,此時配樂的感染,學生沉浸在漫畫的世界里,自由暢快地表達,這些寫作的技巧無痕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里,在表達中自然而然地使用,使整個對話融入人物的情感,描繪圖畫的意境,突出漫畫的主題。最后在交流展示時,配上音樂,讓學生角色置換,進入角色進行開火車似的對話,這時學生心中的話語如泉水般噴涌而出,流露出來的情感真切感人,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讓全場的人感受到環(huán)境遭受破壞,保護環(huán)境迫在眉睫。
三、變看似熱鬧,流于形式為穩(wěn)扎穩(wěn)打,環(huán)環(huán)相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新課標中也強調(diào)學生習作要貼近生活,要有真情實感。似乎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成為獲得真切感受的有力手段,于是層出不窮的活動課沖擊到我們的習作課堂。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也容易把我們語文教師引入誤區(qū):只要活動搞得熱鬧,學生參與的熱情度越高,他們的體驗就會越多,寫起作文就越得心應手。可一堂《有趣的胖大海》的習作指導課卻無法達到此效果。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摸、聞、嘗來描述胖大海的樣子,學生因比較少見胖大海,于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們觀察興趣頗濃,但描述的語言偏于一般。而后在讓胖大海在開水中大變身時,學生就更為活躍,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漲,完全沉浸在活動中。而此時教師卻讓他們邊活動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自己的實驗觀察過程及結(jié)果。于是展示的展示,活動的活動,整個班級似乎很熱鬧,可此時展示時,真正要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的要求卻沒有做到。試想這樣的活動,本身的素材極大地吸引了學生,而學生又有多少的精力留意實驗的過程呢?于是真正動起筆來時,只是覺得剛才很好玩,可胖大海在水中的變化過程卻描述得不是那么準確、有趣了。而另一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的《和水果娃娃交朋友》中,也是讓學生通過看、摸、聞、嘗來觀察蘋果,然后各小組觀察一種水果,并填好表格后展示,最后讓學生為水果設(shè)計名片,參加水果園的名片大賽。甚至還拓展到課后可以觀察自己喜歡的各種事物,為它設(shè)計名片。同樣是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但這位教師卻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在展示中傾聽,在激趣中動筆,顯得安排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訓練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清人劉熙載說:“才、學、識三長,識為尤重。”所謂習作素材,實際上是被作者認識了的事物。當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習作素材,認識了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有了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就會感到身邊有寫不完的材料,一片樹葉、一撮黃泥、一只小蟲、一件瑣事、一分心情,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內(nèi)容,都可以寫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這就是郁達夫所說的:“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
四、變學段特點,本末倒置為緊扣特點,訓練到位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學段要教他們什么,也應該呈一個上坡的趨勢,總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每個學年在習作上對他們的要求也應該是不一樣的。你所設(shè)計的教學內(nèi)容是否符合本年級學生要求,這也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一位教師在教學四年級《我的王國》中,在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一篇范文后,把它提煉出三個部分:王國在哪里、王國的樣子、王國里的趣事。接著把指導學生如何寫王國的樣子作為本課的主要任務(wù)。試想,你面對四年級的學生,教學這個內(nèi)容是否會偏于簡單了些,這應該是三年級的起步作文訓練的一個重點呀!再者,《我的王國》這篇習作的重點部分也應該是王國里的趣事,王國的樣子應該是略寫的部分。難道我們一堂課重點部分不指導,反而大費力氣去指導略寫部分的內(nèi)容嗎?這樣真的讓學生寫出全文的時候,學生能做到主次分明嗎?這不是明擺著喧賓奪主嗎?而一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繪本作文《小豬變形記》中,小豬在變形中遇到了長頸鹿、斑馬、大象都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展示,引導學生說話,然后再引導學生想象在小豬變形為大象后會遇到誰,說些什么,并把它寫下來。低年級的學生是生活在童話世界里的,這么有趣的故事,讓他們著迷,自然他們就會跟著教師的引導,大膽地想象,說話的時候思維開闊,寫話的時候入情入境。最后再讓他們?yōu)樽约簩懙倪@段話配上插圖并上色,他們更是躍躍欲試,趣味盎然。這樣符合學生和學段特點的說話寫話課,學生上得津津有味,教師也上得輕輕松松。
一堂成功的習作指導課包含的要素很多:目標要準確、恰當,指導要有效、扎實,評價要互動、激勵。但一堂真正好的習作指導課一定會讓學生樂于表達,能文從字順地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傾瀉到自己的習作中。所以,我們的習作指導課不需要太多的花架子,不需要太多的講解分析,更不需要故弄玄虛、面面俱到的所謂“指導”。我們只需激起學生習作的興趣,創(chuàng)設(shè)學生表達的情境,撥動學生真情的思緒,那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作,自然能讓學生傾訴自己的真情,還原習作的本真。那一篇篇習作將是一朵朵樸實芬芳的花兒綻放在我們的習作教學中,因為哺育這些鮮花的是粗壯有力的根——習作的根。讓落葉歸根,讓我們也把習作的根留住——樂于表達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郟示德.學校教育的問題與職責[J].中國教師,2005(03).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建甌市政府教育督導室)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