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用激勵性語言來教育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如何激發學生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激勵性語言;學習興趣
語言是人類思想交流和溝通的媒介,激勵性語言則是通過語言激發人的心理過程,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點燃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激情,使動機更加強烈,讓人們產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將潛在的巨大內驅力釋放出來,努力完成任務,實現目標。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語言激勵是精神激勵的最主要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到最廣泛的應用。激勵性語言更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語言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更有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
在日常教學中,語言激勵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高超的智慧,面對學生講話要得體、精彩,還要講得深情,這樣的語言才具有感染力,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要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少用慎用批評語言,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下高效地學習。
教師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語言激勵要因人而異。教師平時要細心觀察,全面了解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分析他們的優點和缺點,洞察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學習發展趨勢,準確地把握學生特性,減少對學生存在的主觀性和片面性的認識。教師激勵要有層次性,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選取不同的激勵性語言,充分發揮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習中做學生的良師,生活中做學生的益友。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每個學生都渴望平等,即使后進生也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尊重,教師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激勵他們。要把學生看成與自己有著平等的關系,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坦誠和求實精神,這樣更能拉近師生關系,讓他們和你無所不談,你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不斷地捕捉“信息”。教師的語言就更有感染力,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激勵性語言,應該是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流露。激勵要適時、自然、客觀、實事求是,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不能脫離實際,過于牽強的贊賞給人以奉承的感覺,不切實際的表揚更給人以諷刺的意味,結果是適得其反。教師在用語言激勵學生的時候,還應該注意頻率,過于高頻的表揚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不僅達不到激勵學生的目的,反而會置學生于自我感覺優越的境地。要讓學生品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將自己的優勢心理遷移到自己的不足上來,從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教師激勵性語言的應用要有廣泛性和針對性。教師要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里,不失時機地靈活地對學生予以鼓勵,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做到既要鼓勵該學生,又能對其他學生樹立一定的榜樣,切不可因為鼓勵一個人而傷了其他人的自尊心。另外,教師激勵性語言還應具有多樣性。激勵性語言除口頭形式以外,還有書面形式以及手勢、體態、表情贊許等非語言方式。如,作業后的評語、書信交流等,書面形式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這樣以書面形式進行鼓勵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避免考慮口頭表揚給別人造成的傷害,不會觸傷其他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有進步時,你的一個親切的微笑、一聲激勵的話語、一個幽默的動作、一個輕輕的撫摸、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個發自內心的鞠躬、一次熱情的握手……能讓學生產生奮發向上的無窮動力。
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他們的實際情況,適時有針對性地運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智慧地、藝術地運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的激勵性語言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神奇的催化劑,能使看起來普通的課程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讓人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又能打動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司繼江.高中體育有效教學初探.成才之路,2011(24).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欽工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