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通過逐步試點在全國展開。在開展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期間,取得了不少成就,增加了繼續進行課程改革的信心,但是與此同時,高中語文課程在改革期間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水平。主要是在語文課程改革這一大背景下對目前語文課程教學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促進語文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教學探究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挑戰,因為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要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模式都提出了不同要求,意味著高中語文教師要對語文課程改革有較深入的認識,要有全新的觀念以及較高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強調全面發展,所以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進行很好的統一。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進行探究。
一、在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做到與時俱進,進行創新性教學
用哲學的觀點來看世界的話我們會知道,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只有讓自己也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看待問題時用發展的眼光,才會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影響最大的就是對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思想的影響,因為教師一直都是教學活動中的領路人、指引者,在語文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這樣他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達到新課改的課程標準。語文教師的創新意識就是要對教材創新,對教學思想創新,從而實現對教學模式的創新。高中語文教師在理解教材和運用教材的時候,要具有創造性,不能再以課改以前的方式來對教材進行理解,要從各個方面來發現教材中的新穎之處,以便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潛能。創新教育是新課改最重要的教育理念,高中教師應該將這一理念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并且隨時更新自己的思想,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新的信息,避免因循守舊。
1.轉變教學方式
語文新課改下的教學已經不是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所能滿足的了,這就意味著教學方式必須要有一個向現代化教學轉變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灌輸”,由教師將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其中省去了最重要的學生思考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的、被支配的地位,無法體現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重復甚至呆板,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就無法提高。而新課改下的現代化語文教學就應該改變這種單一、呆板的狀況,進行多樣化的教學。現代化教學首先要改變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這一教學方式,代之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創新。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將要學習的內容,達到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并且這樣的教學還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轉變觀念,進行素質教育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應試教育,教師上課、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參加高考,學生每天被淹沒在題海中,以至于忽略了許多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重要的東西。所以在語文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必須要轉變這種應試教育的觀念,不再培養只會做題的“機器”,而是要將增加學生的知識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相結合,并且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真正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語文課改下的語文教育要站在能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上進行教學,在進行寫作教學或者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將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與塑造學生的人格相結合。
二、高中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
1.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人文素養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不僅應該掌握好關于文字、語言、文學等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在空余時間不斷增加自己的課外知識,因為語文是一門運用很廣的學科,所以對其他知識的掌握可以使高中語文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知識水平。
2.高中語文教師要具有堅實的理論知識
在新課改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有利于提高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并且能以更適當的方式讓學生接受自己所要傳授的內容。堅實的理論功底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管理水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的管理也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途徑。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探究,找出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創新性,促進語文新課改的開展,最終促進高中語文教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黃莉.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訂[D].四川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開發區第十高級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