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正處于一種全面的發展以及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更好地進行國際的交流。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在教育過程中的位置逐漸得到了一個全面的凸現,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進行英語教育的過程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課后作業的布置以及批改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只有對這兩個部分都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才能對初中英語進行有效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教學;英語教育;作業布置;作業批改
英語課后作業的布置與批改主要是對英語教學的一個完善及補充。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老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問題都進行非常詳細的解答,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自己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對老師的授課內容進行一個全面的掌握。而在進行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與批改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就針對這些問題以及如何正確地進行初中英語作業的布置與批改,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一、初中英語作業布置與批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老師布置作業的材料來源過于單一
老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大多是對一些書本以及講解過的知識點進行一些布置,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有些扭曲了布置作業的目的。老師進行作業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提升,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加開闊以及豐富的掌握,而只對講授過的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授課的話,無法達到這一目的。
2.布置作業的過程中缺乏分層布置的思想
大多數的初中老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都會采用題海戰略,每天給學生布置幾套題讓學生去做,這是一種錯誤的方式,沒有很好地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的分層布置,作業布置的過程中缺乏合理性。
3.批改作業的方式存在問題
在大多數老師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老師在進行作業批改的時候關心的是學生做對還是做錯,而不是學生錯在了哪里,在學生交上去的作業返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只是紅色的錯號,這樣學生只是再改一個答案,而不是仔細推敲自己哪里錯了,如果老師在批改的時候可以留心一下對學生的錯誤原因做出標識的話,會更有助于學生對錯誤的認識。
二、進行作業布置與修改的正確方法
1.豐富作業材料的來源
作業的來源不僅僅局限于書本或者是老師的授課內容,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要對作業的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豐富,可以是對一些知識進行的延伸,一些閱讀、聽力能力訓練、預習等。作業可以涉及聽、讀、記、寫。
例如,老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在一些資料上找習題,在進行基礎訓練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提高的訓練,豐富作業的內容,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如可以通過英語閱讀作業的布置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Rice and Healthy”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篇文章雖然不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2.提升對作業分層布置的認識
以前的題海作業的布置方法是不正確的,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應用作業,更好地去掌握知識,所以,要進行有效的作業布置必須改變作業布置的方法,提升學生對作業分層布置的認識。
例如,老師在布置作文作業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分層布置的方法,把學生分為A、B、C三個等級,采用不同的要求,如A等級的學生要運用一些詞組和復合句型;B等級的學生可少量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子進行寫作;C等級的學生要正確運用簡單句進行寫作。這樣不同的要求,既可以達到讓學生發揮最大潛能的目的,又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所以,作業分層布置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改變對作業的批改方法
傳統的作業批改只在乎對錯的做法已經無法滿足在進行有效作業批改過程中的要求,只有改變對作業進行批改的方法,才能讓對作業批改的過程存在意義。
例如,老師在對學生的卷子進行批改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了問題,老師在判斷對和錯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卷子進行一個總結性的評語,適當地考慮一下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并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解讀,幫學生標注出正確的語法或者是解題的簡單思路,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對評語進行豐富,可以鼓勵學生下次做得更好,老師要對作業做出詳細的批改,用這種方法來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掌握和學習。
三、英語作業布置、批改新方法中的弊端以及不足
在進行英語作業布置以及批改的改革創新及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作業布置以及批改的方法;老師不能合理地對這些方法進行運用以及實施,甚至是堅持;部分老師不能正確認識作業布置的重要意義;以及不能全面對授課進行復習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如果要很好地運用改革創新后的作業布置以及批改的方法,還需要進行更好的深入研究和探討。
進行正確的作業布置以及批改,對于學生更好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對英語作業進行合理有效的布置以及批改。
參考文獻:
[1]楊開祝.淺議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J].科技致富向導,2011(02).
[2]張乃奇.初中英語高效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3(30).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喬司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