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新的教學思想的普及,教師應該在處于制高點的基礎上了解自己,并與數學教研組同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形成一個整體,使彼此之間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一起分享活動成果的歡喜。
關鍵詞:數學教研組;教學思想;活動
現如今,教育模式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單一,教師不僅要備好面對學生講課所需要的教材,還要多與同事溝通,避免教學錯誤,這樣才會形成完善的教學法。
一、非單一要素的數學教學過程
在新課程的標準下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先進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活動組織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做相關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學生上課的唯一標準,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模式固定于教材,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因材施教,鍛煉學生頭腦的靈活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去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師生共同成長。
二、觀察公開課的學習指導
課程準備好后,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而教研組需經常組織公開課,相互觀察學習,不僅會在學習后通過教師的自評、互評中學習好的方法,摒棄不足的方法,還會改善我們在授課過程中常出現的一些問題,像課堂學習與交流氛圍不濃厚,教師講課枯燥無味,學生對課程缺乏興趣等,在公開課的自我評價與互評中,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習得新的教學思想。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才會擁有集體的智慧,去發揮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識與道德素養。
三、讓學生投入積極的活動中
為了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感興趣,并提高他們對數學的作用的認識,教研組應該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數學答辯競賽。
四、新模式下的教育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模式也已不再單一,多媒體的教育方式已在教育模式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每周二的第八節課是訓練教師學習多媒體的課程,在這樣的情況下,每位教師都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在他們講課時也不會再對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在教師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在逐步提高。
對于不同的學生,同一教師該怎樣因材施教,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呢?這就需要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反省自己不足的部分,納入精彩的部分,這樣才有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教研組教師要加強交流,共同思考,將集體的智慧付諸于實踐,相互促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共同發展教研組與教師的職業。
參考文獻:
齊明山.校本研究指導[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7.
(作者單位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第三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