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很多學校都在開展有關合作學習的嘗試和探討,并且已經有了很多好經驗,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調查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策略、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時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課堂觀察、本班實踐及在本校部分班級展開的問卷調查發現:不同教師習慣采用不同的分組形式,同時不同的分組形式與合作學習的效果達成存在較大差異。針對發現的問題,通過對相關理論和文獻的研究學習,并參考相關案例結合教學實際,提出有效的分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分組策略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首先在美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和策略。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它要求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相互依靠。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任務分割,結果整合;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公平競賽,合理比較;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合作學習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科學的分組方法是合作賴以形成的根本保證。
一、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的理論依據
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當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1)小組的大小;(2)小組的人員構成;(3)分組的方法;(4)小組的運行周期;(5)小組合作的評價方法等等。
在小組人員構成這一問題上,合作學習強調小組的異質性。合作學習本身是在美國多元文化社會背景下,作為一種解決美國校園里嚴重的性別、種族等不平等教育問題的方案而產生的,體現著強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即尊重個性差異、崇尚平等、強調合作、反對各種形式的偏見與歧視等(張修海,2004)。
關于建立小組的方法,王坦(2002)認為這種方法不可取,主要是因為,學生容易選擇學習進度相似的人作為學習伙伴,造成組與組間的不平衡。行動研究認為,學生交往分析可以為教師組織小組教學活動提供依據(王薔 2002)。
關于小組的運行周期,王坦認為最佳的重新分組時間是在合作學習實施5、6周后。合作學習小組是否組建成功,主要體現在小組力量是否均衡(即每個小組是否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班級的縮影),日常的合作學習活動是否順暢而高效。
二、合作學習中分組情況調查
我在剛升入初中一年級的兩個班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按照小組人數劃分
兩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等。
2.按照分組時間劃分
永久型和階段調整型。
3.按照分組人員劃分
(1)前后座型:根據座位安排,臨近的前后座直接構成合作小組。
(2)自由搭配型:根據學生自己喜好,自由搭配構成合作小組。
(3)互助型:根據成績優劣,優生搭配學困生構成合作小組。
三、合作學習低效現象成因
我把以上的分組方式運用于課堂實例中發現:
1.按照小組人數劃分
在上Speaking時,兩人組或三人組語言輪回較快,組員訓練較多;四人組等更適合表演類,氣氛活躍。
2.按照分組時間劃分
永久型可以減少學生的配合適應時間,但是缺乏新鮮感,易使學生厭煩而影響合作熱情;階段調整型比較適合初中學生活潑和好奇的性格。
3.按照分組人員劃分
前后座型:課堂上的小組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隨意性大,易造成組員間的不公平參與;自由搭配型:隨意性也較大,學生會選擇與自己關系親近的同學,會使注意力從課堂轉移,變成了聊天課;互助型:最常見的方式,老師的本意是好的,讓優生幫助學困生,但是往往會變成優生擔子一頭熱,學困生不愿參與或因基礎太差無法配合參與,雙方都失去耐心和興趣。
由此可見,合作學習中小組間的交流有時還是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缺乏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分組活動重視形式,缺乏實質合作。雖然教師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但可以看出以上分組策略沒有起到分組的真正效果,不利于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四、分組策略的有益嘗試
如何有效地開發小組合作學習的潛力?如何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現象?以下是我在后來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分組策略采取的一些有益嘗試。
1.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因此,在對班級進行分組之前,我進行了“學習小組分組”的微型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選擇3~5位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進行小組活動;同時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自由組合。但在教師講清楚小組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后,學生對由教師安排具體的組員表示贊同。
通過課堂實踐很明顯地說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組成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小組間的可競爭性。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征、才能傾向、學習水平、家庭背景、社會背景等方面有合理的差異,以便學習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可以確保小組活動的公平競爭性和可觀賞性。
2.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
明確的責任分工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要素。各小組應有明確具體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角色要經常輪換,這樣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各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密切合作。
3.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在于:基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發揮每個成員的最大潛力,同時達到整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實現。通過自評和互評表定期進行評價,在學完每單元后;也可不定期進行。自評、互評表可結合教學實際和具體目標,設計詳盡。
五、研究結論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每個班級都有不同層次和潛力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進行分組合作,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的成敗。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分組。采取正確的分組方式是合作學習得以成功實施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實驗后的問卷調查和實驗前的調查結果比較,合理分組后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情感等方面改善與提高均有明顯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有賴于更深一層的探討和研究。實踐證明,課堂中強化有效的分組學習,使學生專注在學習研究中,學生的綜合水平明顯提高。可見有效的分組學習,讓學生學習的自主參與程度大大提高,學生始終能夠維持較高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張修海.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的教學與研究.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伯樂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