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是一門訓練人的思維的學科,有趣是因為學生在不斷探究疑難的過程中能品嘗到快樂與成就感,困難是因為它既需要一顆足夠“聰明”的大腦,更需要與難題較勁的頑強品質。圍繞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捷徑”。
關鍵詞:問題情境;初中數學;教學活動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模式是“問題情境—建立活動—數學認識—基礎訓練—拓展延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對于理解新的數學概念、形成新的數學原理、產生新的數學公式或蘊含新的數學思想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或數學背景,更能激發起由情境引起的數學意義的思考。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尤為重要。“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教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持續發展,這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問題。
一、什么是數學問題情境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數學問題情境,是指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各種障礙和困難,激發他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排除這種障礙和困難,進而獲得學習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在教學中,創設發現問題的情境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發展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途徑。
二、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1.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應用”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一架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0.5米,你認為梯子的底端會發生什么變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結論)這樣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經過交流,完善各自的想法,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出發
例如,在學習分式的乘除法時可以類比分數乘除法提出以下問題:
(1)觀察下列運算:
①■×■=■=■ ②■×■=■=■
③■÷■=■×■=■=■
④■÷■=■×■=■=■
你能說一說分數的乘法法則嗎?分數的除法法則呢?
(2)你能用字母表示上述運算法則嗎?
■·■=■=■ ■÷■=■·■=■
你能類比分數乘除法法則說說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嗎?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或轉化中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引起認識沖突和認知期待,促使學生應用舊(已有)知識去探索新知識。
3.從問題情境趣味性出發
如,在學習“整式的加減”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老師有一個神奇的本領:連猜兩數。同學們每人任寫一個比1大的整數,將你寫的數減去2,再加上它本身,再乘以5,再加上3,在得數后再隨意加上一個小于10的正整數,將結果告訴我,我就能馬上猜出你想的兩個數。學生爭相參與,無一不靈驗,這時學生充滿了好奇與疑惑。我對他們說:“老師只要把你們報給我的數加上7,就能猜出。如一學生報出結果110,老師在心中算出110+7=117,個位數7是第二次想的數,余下的兩位數便是一開始寫的數。明白了嗎?”學生搖頭,我趁機說學完這節課你們也能表演了。下課前,我揭示了謎底:設參與者先后寫的兩個數為a、b,則5(a-2+a)+3+b=10a+b-7,把對方報的數加上7后,得數的個位是b,余下的為a。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最直接因素。趣味性問題情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
4.從簡化運算過程出發
有些題目,雖然學生應用已有知識完全能夠解決。但由于解答過程太繁瑣,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如,借助新知識,就會給學生一種巧妙、新鮮之感。例如,在學習“因式分解”時,可創設問題情境如下:計算:375×2.8+375×4.9+375×2.3。待學生算出結果后便問學生:感到計算過程繁嗎?今天學習了新知識,口算就能得出結果。這時學生迫切想知道口算的秘密,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被激發,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5.從學生認知沖突出發
學生對一些概念或知識往往帶有局限性,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原有知識的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引起認知沖突,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學習“零指數、負指數”時,設置問題情境如下:(1)計算52÷52,52÷53(用有理數的除法、同底數冪的除法分別計算);(2)你認為50=?5-1=?。從兩種不同的角度計算,得結果1和50、■和5-1,那么50等于1嗎?5-1等于1嗎?學生的心里產生疑惑,發現原有知識不完整,自然產生學習興趣。
三、情商+智商=良好的學校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學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即用“情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體會數學的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讓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的思想走進我們的課堂,利用學生生活的經驗或實例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研究表明,當數學和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讓數學課堂生機盎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打開思考的閘門,發掘創造的源泉。
教學中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導學,以境促學。模仿只能跟著別人走,創新才會出人才。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創新。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新集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