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物理教材,從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以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科學素養;問題;實驗;開放性試題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一、創設問題情境,注重科學探究培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問題情境在課堂中的創設已成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認識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逐漸養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并進一步使學生勇于探索,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汽化和液化”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濕衣服為什么會晾干?(2)灑在地上的水為什么變干?(3)冰棍周圍為什么冒“白氣”?(4)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為什么有水珠?(5)水燒開時,壺嘴為什么冒“白氣”等現象都可以用哪些物理現象來解釋,以促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概念,進而促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物理實驗,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實驗是推動物理發展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實驗的價值。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驗證有關的物理知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進而使學生的操作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進行實驗,首先,引導學生用電池組、小燈泡(帶燈座)、開關、導線若干、電壓表等實驗器材自己動手實驗,并自主驗證串并聯電路中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規律,以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驗中激發探究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三、營造開放環境,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
“開放性教學”提倡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營造的和諧環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找到自我展示的空間。
例如,給你一個電流表、一個電源、一個定值電阻R、兩個開關、導線若干。你怎樣測出一個未知電阻Rx的阻值?
要求:A說明實驗原理,畫出測量所用的電路圖;
B.指出需要測哪些物理量;
C.寫出被測電阻Rx的最后表達式(用測得的物理量表示)。
從該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道自我發揮的試題,不僅需要學生能夠靈活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利用能力,進而使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要立足于物理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教師采用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使學生的整體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劉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學生之友:中考月刊,2012(04).
(作者單位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六中學)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