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評析初中數學試卷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現象,當完整地帶領學生讀完題目時,教室里會出現“哦,原來是這樣。”“唉,太可惜了啊,這題原來我會的呀。”這說明,初中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引起重視,從而讓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學習,所以必須在教學中重視數學閱讀。下面結合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如何更好地重視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教學;閱讀教學;策略
一、重視對教材的閱讀指導
數學課本是學生學習的規范性材料,教材中的很多引例、概念、例題、練習等都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典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教材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SAS”后,我們可讓學生閱讀定理的內容:“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嘗試讓學生從這個定理中尋找關鍵詞,并把它們圈畫出來,學生不難找出“夾角”“對應相等”等關鍵詞,但僅僅強調這些,學生只能算是了解了該定理的內容,還談不上真正掌握和靈活應用這個判定定理,我們可以適當補充內容或適當加以改變,讓學生閱讀。
重視利用教材中的“讀一讀”等補充材料,這些材料通常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我們可充分利用它們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面。例如,九年級上冊教材“讀一讀”中“生活中的判定與推理”,我們在新課結束后可以布置學生認真閱讀,而后在下節新課開始前相互交流閱讀所得,他們既可以獲得知識,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更好地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重視對閱讀中的問題積累
在學生的課外練習和作業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閱讀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結合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具體存在的問題,適當穿插一些閱讀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a、b、c是△ABC三邊之長,且滿足a2+b2-4b-6a+13=0,求△ABC中最長邊c的取值范圍。這個問題前面部分的解答學生大都能順利進行,通過配方得到(a-3)2+(b-2)2=0,求得a=3,b=2,從而得到答案1 三、重視對閱讀問題的滲透 近年來,閱讀理解型問題已然成為中考中的一類熱門題型,這類問題所涉及知識面廣,要求高。在平時教學中,如果我們經常能滲透此類問題讓學生嘗試去解決,在考試中遭遇此類問題時,學生的把握應該更大一些。因為要解決好這類問題,通常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所給材料,讀懂材料,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析、比較、概括與綜合。這類問題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更需了解解題過程中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向學生滲透閱讀理解型問題。我們知道,數學的閱讀理解題型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試題新鮮活潑,富有時代氣息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呈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對促進數學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優化思維品質,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品質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教學時,不要因為文字冗長而產生焦躁、不知所措的恐懼心理,應該細心完整地讀完、讀懂題意,弄清、弄懂題目中引入的新概念、新定理或新公式,理清題目中的各種關系。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光華初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