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的教材中,可以說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對文章進行評賞式的閱讀,可以引導學生構建文章的意義并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分析了評賞式閱讀的教學含義,并提出了初中語文評賞式閱讀的方法。
關鍵詞:評賞式閱讀;評賞性;教學;方法;內涵
一、評賞式閱讀的教學含義
評賞式閱讀指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認知的規律與特點,以學生的欣賞、點評、體驗為重點,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溝通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在欣賞點評的過程中明白并構建知識結構,優化發展能力并產生情感,最終達到認識世界、獲得審美能力與思維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教學方式。評賞式閱讀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學習并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構建起健全的個人人格。
二、評賞式閱讀的教學方法分析
1.角色評賞和體驗,產生共同意識
評賞式閱讀的重點在于學生和課本之間的交流對話,包括情感方面的溝通,重視學生欣賞和評論課本,對課文的知識進行掌握,并關注學生對于文章意義的填充與理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由情感出發,對課文進行個性的理解與欣賞。在學生掌握了基本文章思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映射到課文中,通過對角色的評賞和扮演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與文章產生共同的意識。
2.打造相應的評賞情境
初中生在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后都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也具備了不少認知的經驗。這些已擁有的經驗以不完整的圖片形式存在腦中,當形象事物通過某種圖式出現的時候可以快速將本身腦中原有的圖片結構重現,立刻將新、舊知識進行重新連接與聯系,與此同時產生一定的感知效果。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打造出相應的評賞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整篇課文的欣賞。
3.讀與寫雙管齊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就閱讀和寫作,只有將這兩項內容有機結合才能讓語文的教學收到明顯的效果。同時,新課標也指出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運用閱讀和生活中所學到的詞句,增加學生的運用意識。這也就表明了,學生在閱讀與生活中,要通過寫作來表達才是真正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生在閱讀的評賞中可以體驗到人的生活,通過這些內容的積累,讓學生開闊思維。
總之,評賞式閱讀教學適應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可以擁有主動權,讓學生在欣賞課文的時候去積極體驗在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黃乘英.“體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兼與劉俊利先生商榷[J].歷史教學,2005(3).
(作者單位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竹園初級中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