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結合新課改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要求、學科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思想品德課應發揮社會時事的作用,將其與思想品德教學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熱情,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等各種能力。對時事播報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意義以及方法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時事播報;思想品德教學;必要性;操作方法
我們的學生所處的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信息量大,信息傳播速度快,學生學習閉上眼睛、關起耳朵悶頭學習已經不合時宜,而且初中學生正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環境是影響其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思想品德學科作為與學生心理最為貼近的學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打開一個窗口,讓課堂與學生的生活更為貼近,讓時事走入課堂。時事的內容可以是開放、自由的,也可以是與當節課內容一致的。時事播報的時間不長,但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常常成為思想品德課堂的畫龍點睛之筆。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它的必要性和具體的操作方法。
一、時事播報的必要性
1.時事和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關系
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旨在引導學生培養自己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學科,同時,更作為接觸各種事件窗口的社會學科,教師應該引導通過學生挖掘豐富的生活中真實的事件、信息,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和規律,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另外,可以說社會時事是思想品德課堂內容的延伸和充實。七年級學生成長中的我,要求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樹立道德;八年級學習與人交往,學習法律;九年級認識國情,培養愛國情操,這些內容都是來自生活,同時也實踐于生活,結合時事進行教學即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通過社會大事、熱點聯系起來,使得書本理論更加實際化,方便學生理解,加深認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改要求
教育部推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推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倡導體驗式教學、情境教學。那么在情境的選擇上必然不能脫離實際,生搬硬套,典型生動、耳熟能詳的時事熱點能更好地結合書本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入到真實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學效率。
3.中考對時事的偏重
無論是考查時事熱點還是分析焦點事件,中考中時事所占的比例日漸增大。試題多以時事政治材料為背景,與社會熱點問題緊密相連,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引入時事符合學生應試的需要,可以讓學生熟悉社會熱點,拓寬知識面,減少考試中的陌生感。時事播報的評論環節讓學生自主地多角度分析問題,無論是說的還是聽的學生在一次次的播報中潛移默化地增強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4.鍛煉學生能力
學生通過時事播報的收集挑選、加工整理、播報評論可以鍛煉自身的各種能力。當然,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在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協調的能力,大家齊心協力合作最終成型的作品可以讓參與的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風采展示出來,并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鼓舞他們的自信心。
二、操作方法
1.內容設置
可以進行時事串燒或者專題評論。時事串燒就是學生將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各方面的新聞,學生一般通過國際新聞、國內新聞、南京城事不同板塊將大小遠近的事件進行雜燴,這種形式的播報往往信息量大,內容涉及的面更廣,有遠到世界另一邊、近到身邊社區馬路的各種新聞,有些學生還會將自己感興趣的奇聞逸事整理播報,是學生非常歡迎的一種形式。專題評論則是聚焦在某一事件當中,追蹤事件的來龍去脈,并對事件發表多角度的評論。當然,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無法做到評論的多角度,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搜集不同角度的評價,然后自己整理開始慢慢培養評論的能力,進而鍛煉辯證思維的能力。比如,最近比較熱點的保釣事件,我們的學生進行了一次釣魚島專題的時事播報。他們將該播報分為:釣魚島的前世今生、爭端的由來、其他各方聲音、我方應對等板塊。學生的作品反映出學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識,同時也展示了他們的辯證思維。
2.展示形式
展示可以通過PPT和剪貼報的形式來進行。PPT的展示要求文字和圖片相結合,輔以簡短的視頻。剪貼報主要由學生朗讀,然后貼在黑板上展示。播報可以一個人單獨進行,也可以找一位搭檔,一人講述一人評論。當然,學生有比較好的形式,也歡迎并鼓勵他們的創新。
3.播報流程
班級中每位學生輪流制作并播報,課前準備好。上課時先由該學生進行播報,然后其他學生進行簡短的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請班級學生對此次時事播報中的新聞,使用關鍵詞進行總結。最后教師對播報的學生展示出來的優點進行表揚鼓勵,寬容學生出現的問題,激勵其他學生總結并改進。
將時事播報與思想品德教學相結合,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如果只是偶爾為之,流于表面和形式,那么收效是很小的。只要始終堅持,不斷總結,和學生一起改進,最終一定會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河西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