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有其特殊性,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將小學德育定位為四自教育,即品格自塑教育、行為自律教育、自主學習教育、生活自理教育。這是因為小學生年紀小,稚氣未脫,他們仍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在課堂上好動、喜歡模仿、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沒有自我管理意識。所以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四自模式;習慣
一、加強品格自塑,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品格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品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幸福。而品格的塑造需要從小開始,所以應該加強小學生的品格塑造,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生品格自塑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要多引導學生去學習社會上美好的事物,讓他們明辨好壞,吸取精華、去掉糟粕,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在校園的宣傳欄、報欄等上多宣傳品格自塑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加強品格自塑。
二、培養學生的行為自律意識,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小學生年紀小,自控能力本來就差,再加上社會上的各種誘惑,所以許多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自律能力很差。有些學生上課玩游戲,放學泡網吧,學習成績提不上去。所以家長和學校都應該重視對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那么,怎樣加強對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呢?
首先,應該對學生從小進行自律能力的培養。家長應該以身作則遵紀守法,為學生做個好榜樣,并適時地給學生布置任務,鼓勵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教師在上課時也要督促學生上課時認真聽課,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思想不要開小差,對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及時提出表揚。
其次,學校也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說在學校或是班級選舉自律委員,由這些自律委員負責學校平時的紀律以及衛生,對優秀班級的班主任和學生予以獎勵,對做得不足的班級批評。讓教師與學生有章可循,自律委員們也要以身作則,為學校的文明建設做出成績。
再次,班主任也要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自律管理。比如以主題班會或板報的形式將自律的重要意義傳達給每個學生。對低年級的學生,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要有愛心,有耐心,讓學生通過自我檢查、自我檢討,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總結經驗,形成教訓,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傳統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師教,學生一成不變地跟著教師的腳步去學習”。而新的教育理念則是強調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它要求的是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這樣有利于他們創新思想的形成。
1.教師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
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摒棄傳統的思想,可以創設新的情境,引導學生去學習。比如,在講到一個新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相似的概念,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聯想能力。教師在教育小學生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根據他們不同的水平,對他們實施輔導。
2.教師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勇于質疑。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啟發學生對一個問題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善于思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知。
3.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以及教育低年級學生時,教師跟家長要注意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在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急于作答,要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實際,從而解決問題。但是,在鼓勵自主學習的同時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
四、激勵學生生活自理,養成良好的習慣
研究發現,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學生難以獨立,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極容易在受挫時一蹶不振,缺乏堅強的意志。所以生活自理對小學生極其重要。
小學生年紀小,加上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過于溺愛,社會上的小皇帝小公主們隨處可見,事事都要依靠父母或者教師,甚至在中學陪讀的現象也很常見。在學校門口隨處可見接送學生的家長,他們的車輛也直接造成了學校乃至當地的交通問題。所以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那么,學校和家長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呢?家長要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讓他們學會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做一個生活自理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輪流打掃教室衛生,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對那些每天接送學生的家長,學校應該積極溝通,讓他們明白生活自理對學生的未來至關重要。為保證學生的安全,學校可以組織安排路隊的方式,這樣既解決了絡繹不絕的家長們造成的學校擁擠現象,也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總之,讓學生養成品格自塑、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的良好習慣愈來愈重要。所以,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自己,都要積極地為培養“四自”小學生而努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周漢斌.小學品德課堂活動教學課型與策略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02).
[2]郭學府.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方法與途徑[J].教育科研論壇,2010(10).
[3]景慎釗.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途徑和方法[J].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0).
(作者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柏溪鎮育才路小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