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層面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得出結論,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只有緊密結合,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價值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每年經過高考的洗禮,千千萬萬的考生步入了大學殿堂,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了象牙塔。然而近些年大學生犯罪率卻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些具有高智商、高素質、高層次的大學生們觸犯法律,身陷囹圄,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這是令人萬分痛心的。究其大學生犯罪的根源在于缺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擁有積極向上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一生,更關系到我們的社會和國家。
一、培養一個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每一所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老師是為學生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韓愈所謂之“道”,指的是倫理道德,即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韓愈將傳道置于首位,足以可見培養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多么的重要。但是我們現在的一些中小學學校仍然單一地追求升學率,采用精英教育、選拔式教育的管理模式,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忽略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學校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青少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誤導。因而,學校要培養青少年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改變重智輕德、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狀。教育者務必將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而且我們的各級教育監管部門更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應該是一個持續的、系統的過程,要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順利開展的基石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1)要培養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務必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與那些備受父母呵護、擁有幸福童年的孩子相比較,父母離異的孩子由于幼小心靈所遭受的傷害,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扭曲,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如何疼愛他們,這種愛仍然是不完整的,極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向畸形發展,進而形成極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2)父母與孩子朝夕接觸,父母的言行是孩子通往社會的第一座橋梁,時時刻刻都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父母必須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典范。問題孩子往往出自問題家庭,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西晉初年的文學家、思想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寫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途徑。(3)孩子在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后,需要進一步地進行強化和鞏固,而這種強化和鞏固是通過父母的欣賞和認可才得以實現的。父母要懂得欣賞孩子,和孩子平等地相處,不斷贊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
三、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并不僅僅局限于學校
人的屬性是社會的,人的成長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社會。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社會應該通過網絡媒體等途徑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近年來令人們倍感欣喜的是有很多網友將他們身邊的好人好事視頻上傳至網絡,并很快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點擊率一路飆升,進而引起新聞媒體關注,成為當日的熱點新聞。這些視頻之所以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正是由于它們讓每個人的心里都能感覺到一股暖流。這股暖流必然會給每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公益廣告現在已經成為眾多電視節目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句簡短的廣告詞、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都會給每一位觀眾帶來視覺及聽覺上的沖擊,進而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培養一個人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體,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和發展。要想使青少年全面健康地發展,必須樹立整體教育思想,實現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崔鐘雷.中華上下五千年.哈爾濱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沈陽大學新民師范學院)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