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課堂教學是一項知識情感交融的復雜活動。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傳統課堂教學有很多不足,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初中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在農村中學,常常有這樣的一個怪圈:年級越高,越多的學生學得越費勁,逐漸失去信心和動力,并最終放棄,讓教師痛心卻又無可奈何。究其根本,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對于初中生來說,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在缺乏真實語境中學習本身就有一定難度。興趣和信心對學生學習英語至關重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誘發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進入課堂,融入課堂,自己要學。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讓學生合上課堂節拍。
二、案例描述
學習語法本身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在學習牛津英語7A一般現在時的時候,有一個是關于一般現在時的謂語動詞的使用,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這個語法點比較難。所以在講這個語法時,我特意將重要的知識點用中文在黑板上一一寫下。
正值下午第一節課,看見學生像一潭死水,驚不起半點漣漪,沒有半點回饋,我很著急,怒火中燒。正想發火,胡飛(化名),我們班最調皮的學生之一,打個了哈欠,有幾個學生不禁笑了起來。
于是,我靈機一動,我講了一句話:“Hu Fei wants to go to bed.”說完這句話,學生都笑了。大家開始振作精神聽我講,想聽到還有哪個“倒霉鬼”會被我用來舉例。
我順勢往下說:“再比如,我教你們英語,你們可以說,Miss Wang teaches us English,假如現在孫曉明(化名)教我學英語,該怎么說啊?”孫曉明是我們班的學困生,我這樣一說,大家都哈哈大笑,一個比較聰明的孩子立即反應過來了:“Sun Xiaoming teaches Miss Wang English.”
接著,趁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的時候,我抓住機會講重點,在一般現在時里,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謂語動詞需要作以下四種變化……
每講完一點,我就舉好玩的例子,然后我又在黑板上寫出常見的一些動詞,讓他們自己造句。
學生造的句子是五花八門,一個比一個搞笑。
我驚嘆學生的創造力是如此驚人,盡管他們知道的英語單詞很有限。
最后,我在黑板上出了十道題讓他們做。讓我驚訝的是,連最糟糕的幾乎是一竅不通的學生都踴躍舉手要到黑板上寫,看見滿堂的學生爭著要回答問題的場面,我相信任何一個教師都會覺得無比激動。
三、反思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能讓人趣味興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輕松活潑、幽默詼諧的語言,夾雜點小笑話、俚語之類來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喚起他們的求知欲,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思維,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教育家巴班茨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善于觀察學生,考慮其學習特征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巧妙地組織課堂,用精彩的語言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學生徜徉于歡樂的知識課堂海洋中,怎還會有“昏昏欲睡”者呢?
同時,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也讓我們解讀到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解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愿,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以開放的心態,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受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空間的束縛,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
興趣與自信心對英語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身為教師,我們要學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讓課堂更貼近生活,給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幫助他們學會捕捉新事物,從中尋找樂趣,獲得成就感,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讓學生合上課堂節拍,在課堂上舞動起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新集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