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的人才培養并非單純的知識教授,學生探究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針對小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探討,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學探究;小學生;能力;培養策略
當前,新課改要求基礎教育應積極改善課程實施現狀,糾正機械訓練、死記硬背以及灌輸式教學方式,并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培養其探究學習能力。但傳統的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仍然較為盛行,一些小學教師不積極進取,死扣課本,不轉變教學觀念,在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與成效的同時又影響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對這種教學方式加以改革,在數學課堂中引入探究式學習,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從而真正成為課堂主體。
一、營造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創造前提
陶行知先生認為,民主是創造力得以發揮的最佳前提,這對于學生來說亦是如此。只有在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并發揮自身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進而樂于展開對新知識的分析與探究,從而獲取異于傳統課堂教學中所得到的感知體驗。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良好的課堂氛圍之于小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應予以關注;同時還應對學生的自尊心予以保護,不因表現差異而有好惡,應一視同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在各自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幾”和“第幾”的教學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一年級學生對此難以區分,教師不可因此斥責,而應將能夠正確區分的學生與那些無法正確區分的學生編進一組,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例如將其排成兩排,可以互相指出對面隊列中有“幾個”熟知的朋友,也可與對面的同學逐次擊掌,從第一到第二、第三依此類推,由此幫助學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了解了基數與序數的區別。
二、創設探究條件,引導學生思維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教學法是極為有效的。教師可將各類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加以表現,例如疑問的巧妙設置、困惑情境的創設等,均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燃思維火花并萌發出創造激情。在這種課堂導入環節中,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教師所要創設的課堂情境,并能夠積極探索相關問題。而教師不應止步于此,還需對教材展開深入研究,拓展探究氛圍。此外還應及時評價學生的個性化回答,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參與機會,使學生不因個人成績問題而對學習產生不良情緒,進而不斷強化其探究能力及數學思維。以《米、厘米的認識》一章教學為例,教師可將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些物品列舉出來,如冰箱、床、電視機、鉛筆盒、小刀等,先由學生就各類物品長度進行估算,然后對其進行實測,比較估值與實測值之間的差距。利用此類訓練,學生的估計、估算以及測量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同時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此外,教師還應在課堂上預留出時間供學生分析、探究相關問題,其思維方式和探究方向均由自己決定,并允許學生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提出個人見解與疑問;也可由教師參考教學重難點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解決,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小學生數學探究能力也非朝夕之功。但筆者相信,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方法、手段與結構,最大化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并強化其創造性、主動性和主體性,通過各種有效策略強化其探究能力培養,最終會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具備創新意識與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蔣婷.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1(54).
[2]何勇輝.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
[3]侯慶兵.在小班化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小學時代:教師,2012(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建軍路小學)
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