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法類院校普遍以警務化管理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充分利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用傳統美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化警務化管理的養成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傳統文化;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老而文明的偉大祖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教育學生懂得維護國家榮譽、民族尊嚴,尊重他人人格、謙虛禮讓等都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道德風貌。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學生管理應從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語、行為、心態等細節方面著手,用傳統的“誠、信、恒、公、勇”及“恭、儉、禮、善、讓”等對學生作指導,規范和訓練。這是一個耐心細致、日積月累的教育培養過程,是日常行為習慣的涓涓細流,是匯成學生良好品德的大海。研究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結合政法類院校警務化管理的育人作用,找出警務化管理工作的原動力,相信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痹谖覈鴤鹘y文化中,強調“天、地、君、宗、師”,教師聲望崇高。但今日的校園內,師生沖突屢見不鮮,有些學生頂撞老師甚至采取報復手段,無感恩之心,加之西方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很多學生片面強調所謂的“人人平等”,形成虛榮、攀比、浮躁、自私、任性、驕橫等不良品德和惡習。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的正能量,對于我們加強德性修養,充實自我心性,都有著重要的現實啟迪。政法類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一般特點,又具有獨特性,是以警務化管理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因而結合自身特點,從中借鑒、吸收、發揚有益的道德教育方法來指導當前的道德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進一步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法律職業人才,進而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二、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1.借鑒傳統文化,促進警務化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苯梃b傳統文化,促進警務化管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并以此形成無形的、有效的約束力,使學生自制、自立、自強,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政法類院校通行的警務化管理更多的是體現命令性、服從性,但很少涉及這樣做的原因,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從根源上,教育學生,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以及為何要這樣做。如果能將中華傳統文化與警務化結合,更能體現嚴格管理下的人文關懷,更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從而解決學生思想認同、行為自律,創新學生參與警務化管理的途徑和形式,培養聽指揮、能吃苦、守紀律的符合政法行業工作要求的良好紀律作風與行為習慣,進而深化警務化管理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使警務化管理規定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加強職教師德建設
《大學》中明確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薄白蕴熳右灾劣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還設計了人生修養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睂ⅰ靶奚怼币暈椤褒R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德育工作,我深刻體會到,一位教育者的德行對學生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體會到師生之間有理解才能有尊重,有平等才能有和諧,有鼓勵才能有向上,有溝通才能有愛,而有了愛便擁有了一切。以人為本,以愛育愛,用自己的美麗心靈塑造學生的美麗心靈,涵養自己的氣質、風度和品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使學生確信其教育指導的正確性、真實性,從而“親其師、信其言、效其行”,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3.發揮德育課堂主陣地作用,把中華傳統文化與德育課有機結合
《弟子規》強調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的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孝敬父母、愛國主義等內容均有所涉及??梢詫ⅰ兜茏右帯贰缎⒔洝返葌鹘y文化經典與現有課程相結合,把傳統文化和我院現有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黨課》等德育課程相結合,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大學生教育體系中。如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經典事實、經典故事、人物傳記、朝代歷史、詩歌散文、古典音樂、傳統禮儀等等,都可以成為《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生動活潑,意蘊深厚的教學資料,將使課程內容更豐富、更精彩、更有說服力,從而大大拓寬《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教學視野,增強感染力和實效性。
4.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中國傳統文化對促進政法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將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貫穿于育人理念之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一方面傳統文化為校園文化提供基礎和養料,豐富其內容結構,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在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的立足點上,以學生為本,弘揚傳統與倡導創新并舉,扎實推進新時期政法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營造和諧文明的文化氛圍,創建和諧校園。學校可以通過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設專欄、辦???,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也可以通過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臺,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
三、結束語
國學大師文懷沙說:“中國傳統文化有極強的內凝聚力、外滲透力、融洽力和再生力。它必將根據系統進化功能形成新的結構,并依靠自身活力發展現代化?!比毡酒髽I運用《孫子兵法》將產品推向世界,中國海爾的企業管理得益于《老子》,這都說明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相信通過研究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政法類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探索出一條適合政法類院校學生特點的德育之路,找到警務化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從優秀的傳統文化入手,通過經典的熏陶,將歷代圣賢的道德智慧內化為學生的道德信念,奠定其真善美的人生,是學校高層次的人文管理;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學生們的幸福明天提供最無私、最純潔、也是最強大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孫通海譯注.莊子[M].中華書局,2007.
[2]李緒坤.學記解讀[M].齊魯書社出版社,2008.
[3]丁鼎.禮記解讀[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陳濤譯注.論語[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5]劉鶴丹.《老子》思想溯源[M].巴蜀書社,2012.
[6]魏征,虞世南,諸遂良.群書治要[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
[7]北京華美德文化傳播中心.大學中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3.
[8]付強.淺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方法[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3).
(作者單位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