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藝術類職業學校中針對學生的演奏合奏能力進行培養,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群體意識以及集體觀念,為學生搭建起一個藝術性的實踐平臺,更好地培養和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素養。針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展開論述,詳細地分析藝術類職業學校器樂演奏中合奏能力的培養措施方案,力求為相關工作的開展與進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藝術類職業學校;演奏能力;合奏培養;研究分析
器樂合奏,是一種群體性的藝術活動,器樂合奏課同時也是各大藝術院校實施音樂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其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休養、音樂表現力和合奏能力,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思維和音樂創造力。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合奏水平和能力,還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針對藝術類職業學校根據招收生源、課程設置、學生就業等方面與高等院校的區別,通過這樣的學習培養了學生包括培養興趣、挖掘潛能等方面在內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集體觀念和全體意識,同是也為學生搭建一個藝術實踐的平臺。通過合奏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的合奏水準、音樂的創造力和音樂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最終使學生的演奏水平得以提高。
針對合奏能力的培養,需要從三個方面來逐步進行,即學生的合作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調動能力。
一、合作能力
首先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全面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點。器樂的合奏,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多元藝術的綜合表現形式,在演奏的過程當中,需要整個團隊的密切合作,對音樂進行良好的把控,對指揮進行很好的貫徹和理解。每一個隊員,都是整個演奏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這一點貫徹落實,并且以此為核心,逐步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感受到團隊的力量,意識到各個組成隊員之間的互補作用,最終理解合奏過程當中和諧共鳴的重要性。只有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才可以使得每一個個體在演奏過程中,都全身心地融入其中,體現出藝術獨特的內涵,彰顯出共鳴的價值,同時在群體性的表演當中產生極強的爆發力,更進一步顯示出個體的積極作用和重要的價值地位,為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觀念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確立起必要的心理定勢。
提升和培養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的合作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
1.樹立起學生合作的信心,并且使學生學會如何合作。合作,指的是在工作當中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器樂的合奏,是一種集體性的演奏形式,對于團隊之間的合作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在器樂的演奏過程中的最高形式則是團隊當中的每一個隊員,都可以很好地表達和描述人們的復雜情感思維。在合奏的過程當中每一個成員都需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密切地進行配合,避免出現相互指責的情況。而在教學當中還需要教會學生集中精力,每一個聲部都需要做好密切的合作,最終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2.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合作的技能。器樂的合奏,是需要將針對器樂的學習技術進行不斷的強化。學生的合奏教學需要很好的與演奏教學進行同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還需要注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以及合作意識的加強,最終達到表現音樂、感受音樂、抒發感情的目的與效果,使得在合奏的過程當中,體現出藝術的美感和價值。現階段隨著器樂教學的不斷深入進行,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積極性,避免出現配合失誤等情況,在一種愉悅的氛圍當中,充分地認識和體會到合作所帶來的價值和重要性。在相關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識觀念,達到提升合奏能力以及水準的目的與效果,最終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二、感知能力
根據上文的詳細闡述和分析,可以對現今藝術類職業學校當中器樂演奏的合作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案有全面的了解和細致的掌握。接下來,將針對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感知能力的培養方案進行探究,力求更進一步的為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與進行,作出積極的貢獻。
感知能力,是進行合奏的一個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并且也是不斷的提升團隊演奏水準的重點工作項目和關鍵性的內容。針對團隊的合奏感知能力的培養,是使得團隊的訓練收到一個較好效果的重點內容。其中的教學項目,包含演奏之時的姿態、演奏之時呼吸節奏的把控,音色以及音準等等,同時還需要注重聲部等方面的內容,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最終使得合奏的水準可以更上一步臺階。合奏與獨奏相比,有著極大的差別,合奏更加注重的是不同的樂器種類之間產生聲音的共鳴性,這一點極為關鍵,所以在合奏的表演過程當中,無疑對于音樂作品的把控能力、感知能力等非常關鍵。在針對藝術類職業學校學生樂器合奏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好地抓住這一重點和難點,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得每一個隊員都可以傾聽音響效果,使得隊員可以置身其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震撼和沖擊;而在集體的表演當中,也需要起到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最終使得合奏可以產生出共鳴的效果,提升表演的藝術性。樂器的合奏,其關鍵在于對各個聲部的把控,并且保證音質的流暢、自然、協調、統一以及優美。在現場的合奏當中可以使得學生可以調整聲音,具備這一方面的能力,而在實踐的教學過程當中則需要克服隊員存在緊張、僵硬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在合奏的過程當中更好地傾聽音樂、感受其中的感情的流露,注重音色的協調與統一。
三、調動能力
開放式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式學習為主,而教師的輔導時間將會大大的變短。所以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需要很好地抓住藝術類職業學生的特征和個性,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強調各種樂器的演奏能力,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教學的質量,以此為基礎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合奏能力。在樂器的合奏教學當中,需要將知識的學習交給學生,在教學的有限時間當中不斷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寬其思想,通過積極的思考,來加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掌握,根據合奏當中所出現的一系列的實際的問題,進行具體的改進和解決,最終得到結論,提升運用的能力,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加強合奏的水準,這一點對于教學而言也是極為關鍵和重要的。
綜上所述,根據對藝術類職業學校的樂器合奏能力培養的措施和方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細致的研究,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深入并且細致地對相關措施和提升改進的方案等進行了概述式的探討,力求以此為基礎,更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為教學工作的進步和一系列相關項目的開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藝術學校)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