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全新課題。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注重能力培養,開發智能,提高化學素質。提高中學化學教學質量,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能力培養
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行為,學習方式也是學校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對象。它與課程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學習結果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在完成學習時傾向于采用被動的接受和封閉性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把學生看作是有依賴性的被動的學習者的基礎之上的,有其自身的特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它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成敗,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因此,為了適應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到一個相當高的高度來強調。它既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對轉變學習方式有利的課程理念,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教師角色和教學方式等。在這些新課程理念下,要求確立新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以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地發展。
新的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化學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當我們深入化學學科內部知識類型及其各自的性質特征以后,我們會發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顯得太過寬泛,它似乎是“走”在所有學科之間的一種方式,對于化學學習而言,很難具有普適性,更無法揭示出化學學科自身學習方式的特性。為此,本人在化學教學中進行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在教學中注意備課的四大策略
1.備課程標準
化學課程標準對教師全面了解中學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習化學課程標準要把握模塊中各條“標準”的要求。準確地把握模塊對各條“標準”的要求,就能把握教學的尺度和關注的重點、難點做到詳略得當,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備化學教材
備化學教材,首先要通讀教材,注重教材中亮點之處,把握課程框架結構。教師在備化學教材時,既要鉆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靈活運用,隨時關注生活,吸取生活中鮮活的素材,并及時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只有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3.備學生
備學生就是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需要、經驗、興趣、愛好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在新課程備課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學生的發展,洞悉學生心理和時代精神,構建適合學生智力發展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4.備化學教學方法
備方法是化學備課的重要環節。主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并使之整合為有效的教學。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有利于化學思維的激活,有利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建構。
二、教師角色、教師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
新課標指出:“反對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倡導教師與學生一起走向知識,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和協作主動獲得知識。”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努力實現因材施教,積極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更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課堂設計也要變“教”為“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引路者,營造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習情境,有意識地強化活學活用,形成教與學的相互推進。所以,在課堂中要堅持少講多學,即教師少講,學生多學。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預想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反應及將會遇到的困難,課堂上提供適合各層次學生都能參與的化學問題,布置分層次的課外作業,讓學生面對新問題,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開動腦筋去獨立嘗試解決新問題。這樣做,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努力創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有組織而又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它可以營造出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大膽地解放大腦,大膽地放飛想象,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享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有助于學生潛能的喚醒、挖掘與提升,這也是化學學習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放下架子,多和學生溝通,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有話才敢講,才愿講,課堂上才會更多地聽到學生的聲音,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強烈意識以及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斯多惠說:“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它,獨立地掌握它們。”知識不應該是由教師講出來的,而是要靠學生自己去領悟出來的。面對問題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論就是自己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從而促成從書面語言向個性化語言的轉換。
學習方式對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要使學生形成堅實的化學基礎知識,發展創新思維,形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進學生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變革化學學習方式,并不斷研究化學學習方式變革的新問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蔣逸萍.化學教學中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06).
[2]黃媛玉.高職院校化學“學困生”的調查與思考[J].化學教育,2004(07).
[3]許曉川,盧紅.從傳統學習到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