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很多教師一直困惑這樣一個問題:語文閱讀教學路在何方?為什么教師好像江郎才盡,一堂課下來自己熱情澎湃,學生視若無睹?當然,這其中有對教學目的認識上的不當,又有內容的缺失,還有教學方法的呆板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理解、信任、寬容、激勵。作為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者,要對傳統教育理論模式予以揚棄,探索新思路,逐步建立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的語文教育新理念、新模式。
關鍵詞:賞識;改革;激勵;原則;辯證;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側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這里的閱讀理解是指在語言基礎上,對段、章、篇等文意的提取能力,它屬于對作品思想內容的宏觀把握,是基準層次的閱讀能力。閱讀理解的范圍,包括辨識文體、理清思路、把握結構、抓住質料、歸納主旨、體會文情、揣摩寫法、辨析修辭、貫通文氣、體察文風等。綜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可知,閱讀理解是初中生的“重頭戲”,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反復的實踐,總結出“四步閱讀法”。
第一步,粗讀
把文章瀏覽一遍,了解文章寫了什么。這時我通常會設置一個基本問題:“本文寫了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當然這種相對容易的問題,我會讓一些在班上弱勢的學生回答,讓他們逐漸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至少建立起初步的好感。
第二步,細讀
在這一步教學中,我通常只要求學生通過仔細閱讀文章,理清思路,由表及里,抓住精髓,掌握主旨。這就需要較高思維水平的學生與我互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都會降低一檔,挑選一些中等水平的學生來完成,以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
第三步,品讀
對語言進行賞析,感受作者的獨特之處,引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學的天地。這個階段,我通常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以大組為單位,全班分為三個比賽隊伍。組員暢所欲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當然,我也會點一些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回答,通過適度地引導,幫助其順利答題。記得在一次批改周記時,我看到過一位學生這樣的內心表白:“這周又進行了賞析比賽,說實話,以前我挺反感這種活動的,因為我通常說不上來什么,但不知怎么回事,最近我漸漸地有了點感覺,也或許是那次我隨便說了點什么,老師說我比從前進步了的緣故吧。總之,語文老師挺看得起我的,我也對這門課開始有了點興趣,我盡力去學吧。”看完這段話,我欣慰了,因為我看到了賞識教育在語文課堂上開始綻放光芒,我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而慶幸。
第四步,會通
就是把全文綜合起來,融會貫通,并根據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況探究文章的成因,更透徹地把握。每一篇課文都會有重點、難點,對于這部分的講析,教師的確要花心思、講技巧。在每篇課文的講授過程中,我都會有一個環節“你說,我說,他說”,當教師將課文講解到一定程度,就由學生進行反思:“這篇文章還有哪些疑惑?”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挑選三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再交由學生解答。整個環節“問—答”,皆由學生完成,在一種激烈的討論氛圍中,將課堂的氣氛推向高峰,使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總之,賞識教育是洋溢著生命力的操作性極強的一種新穎的教學理念。它對于當前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個性化的教育,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相信隨著這種理念對語文課堂的滲透,我們的語文課定將百花齊放香滿園!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方建化,王琪.關于賞識教育的實踐策略[J].煙臺教育學院學報,2004(6).
[3]王群.論賞識教育[J].素質教育與教育藝術,2000(9).
[4]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