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之一。看上去孩子們上學之前就認識了很多字,但是真正學起來難度還是很大。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呢?又怎樣才能做到使學生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我請教多位有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并不斷地鉆研教材,探究方法,并且進行大膽的嘗試。具體做法如下:
一、利用故事,無意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不僅愛聽故事,還愛講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掌握一些詞語。喜歡讀故事是學生的天性,因此我經常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賽故事”“演故事”等活動,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常隨手把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字形不怎么復雜的常用詞語寫在黑板上,然后在講故事時練習使用,把識字教學寓于有意無意之中。我們每周二都有一節讀書活動,我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在學生看書的時候,不忘提醒學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組成了什么新詞,用積累本記錄下來,讀幾遍。由于這種做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都很樂意做,學生在無意中既復習、鞏固了學過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還學會了使用這些生字。
二、課堂上教會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會學
教師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識記的方法。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1.故弄玄虛識字法
幫助別人,樂于助人,是孩子的天性。我有時故弄玄虛,讓學生在無意識中快樂識字。如,在學習“哭”字時,我故意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對“哭”這個字的字形始終記不住,你們誰能幫幫我,總記不住都急壞我了。”學生見我真著急,立刻精神倍增,紛紛舉手獻策。“老師,這樣記,上面兩個口,下面一個犬字。”“老師,寫哭字時,千萬別忘了寫那一點,那是哭的時候留下的眼淚。”……就這樣學生很輕松地記住了這個字。在教學“輕”字的時候,學生就意外地自己找到了識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ス”想成了貨物,工人用車搬貨物就更輕了,瞧!多聰明的學生啊!接下來就有好多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發現,我相信這些學生想忘記這個字都難了。
2.猜謎識字法
簡單淺顯的謎語,學生自己就能編,每天晚上我都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字謎,早自習利用5分鐘讓學生猜字謎,這樣既增加了識字量,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如學“午”字可這樣說:遠看像頭牛,近看牛無頭,時間正是日當頭。學“秋”字時,我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3.找規律識字法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去尋找規律的方法。加一加:如“主”加一個單人旁就成了“住”。減一減:如學了“國”,減一減就成了“玉”。換一換: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換一換的辦法。
4.用比較法識記
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很多新字。如,教“法、丟”字時,可以先學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學習形聲字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教學時,要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識記。如教學“青、請、睛”字,告訴學生“青”是聲旁;“請”跟語言有關,部首是言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運用這種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系,有效地提高識記效率。
三、看圖認字,開拓想象
低年級學生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給生字配上簡筆畫或者書中主題圖,讓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圖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文字“動”起來,學生主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讓他們獨立探索、大膽想象,去想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這樣,識字教學會變得很容易,學生必定能夠越學越輕松的。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