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講、讀、練是語文教學的三部曲。怎么講,怎么讀,怎么練,才能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更扎實,語文閱讀、習作能力更高呢?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重點;有指導;有針對
通過我從事語文教學多年積累的一些粗淺經驗,先談以下幾點:
一、講——有重點
小學課文,大都是現代文,學生借助字典掃除生字詞外,基本上課文內容都能讀懂。因此,我們教師講課時,應抓住課文重點字、詞、句、段,講學生不懂的,講學生不能理解的,而不應該平均使用力量。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出現了三次類似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教學中抓住這句話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這樣抓住重點字詞講解,使學生理解得更透徹、更深刻。
二、讀——有指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最感動的地方,在深入閱讀研究之后,教師激情引導:“看著朝夕相處、親如手足的戰友被烈火燒灼著、煎熬著、炙烤著,烈火不難撲滅卻不能去撲,自己明明能救戰友卻不能相救,我怎么能不悲痛欲絕啊!此時此刻,邱少云的生死抉擇牽動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撩撥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情呀!”在這樣深情地描繪之下,學生能極其自然地進入課文情境,感受到我——邱少云的戰友內心的矛盾和掙扎。而且還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情感內涵。在接下來一遍又一遍的抽讀和齊讀中,學生完全進入情境,讀得豐富而深情。
三、練——有針對
練是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完了一篇課文,我想學習的最好效果不是終于學完了,或僅僅是知道了什么知識,應該是對學生有所啟發,使學生有所感悟,讓他感到要進一步探求下去。這時課后練習的啟發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如,學完《“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可讓學生聯系生活,交流體會——學了課文之后,你對贊揚和批評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對贊揚和批評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認識?請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并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可以模仿書上的句子寫,也可以自己寫。因此,讓學生去完成對學過課文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練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
講、讀、練是我長期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粗淺經驗。可是,如何使講、讀、練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更適用,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探討。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培仁學校)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