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這一學科在發揚傳統美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民族素質上起著重要作用。如何利用歷史這一學科的教育功能,“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教學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呢?多年來我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的。
一、深刻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是指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熱愛祖國的錦繡河山;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熱愛祖國各民族的優良傳統;維護祖國的獨立和尊嚴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一種為了祖國的自由、獨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高度責任感和不怕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也就是說,愛國主義教育旨在振奮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為本民族躋身于民族之林并為之獻身的自強不息的素質,促使學生民族意識的完善。如今我們的中華民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華民族不僅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還要為世界作貢獻,應該成為我們組織與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基調。
二、利用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中國歷史中,從精忠報國的岳飛到“我是中國人”的節振國;從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到英勇抗日的趙一曼;從驅逐倭寇的戚繼光、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血灑疆場的關天培;從與艦共存的鄧世昌、以身殉國的丁汝昌,到甘愿為變法而捐軀的譚嗣同、為天下而獻身的林覺民;從不辱使命的唐睢到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這些愛國者和革命者,都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在今天的和平建設環境中,學生更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維護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刻苦學習,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三、聯系教學實際,突出愛國主義教育
聯系多年的歷史教學實際,我認為當今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突出加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加強祖國四個現代化的教育;加強改革開放下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加強維護國家和中華民族利益的教育;加強促進祖國統一事業的教育。認識明確后,在歷史教學中,緊扣課本內容突出以上幾方面的教育。如,講述清朝前期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置臺灣府,擊敗沙俄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等,我都突出地引導學生明確:這些都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事實,是中華民族歷史的進步,今天我們同樣要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的利益,這是愛國之舉,效國之行。
四、結合第二課堂活動,進行愛國主義系列教育
從實際出發,考慮學生年齡特點,考慮各年級教材結合的可行性,我們堅持兩條腿走路、課內外結合的原則,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緊密結合第二課堂活動,進行愛國主義系列教育。
1.通過歷史節日及紀念日,開展形式多樣而生動活潑的系列專題教育。如每年“五四”紀念日,我們都以“弘揚‘五四’精神,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為專題進行歷史講座;每年的“一·二九”紀念日也進行專題歷史講座,每次歷史專題講座會之后,我們還讓學生寫學習心得,出版墻報,班級手抄報,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熱情。
2.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如,組織以“愛我中華”為專題的歷史故事會,講歷代愛國者的故事。組織以中國近代、現代史為主要內容的歷史知識搶答競賽會等,都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愉快地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3.我們定期進行愛國主義的影視教育。我們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及電視劇,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深得學生歡迎。
4.借助歷史歌曲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結合歷史教學,我們讓學生搜集愛國主義歌曲,并指導其欣賞,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把握信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主題
在教學中,要把握最有效的歷史信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講述林則徐銷煙的歷史和今天的禁毒聯系起來,說明兩者都是不同時期的愛國之舉,其宗旨都是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我們青少年絕不能上當受騙吸毒以誤終身。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應深深感到承擔這項工程既無限光榮又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歷史教學中去,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具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建國之才、強國之舉、效國之行。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