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對于孩子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必須經過后天不斷的磨煉、培養才能逐步形成。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必須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不自覺地受到好的影響、熏陶和教育。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一個有著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會用自己的行為、語言、情緒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教師和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不但可以誘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比如,在教學活動中一個孩子自告奮勇站起來,卻答不出正確的答案。教師便不悅地說:“坐下吧,以后想好了再起來回答!”這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令他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教師應當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那么,如何去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呢?
一、用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孩子
教師的人格魅力才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教育作用,孩子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乃至于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評價。例如,在《海底世界》這一主題活動中,教師的板畫得到了孩子的贊許,他們在繪畫時也及為投入。當教師隨手拾起一塊紙屑走向垃圾箱的時候,有的小朋友也會拾起紙片向垃圾箱跑去。可見,幼兒對教師的言行會做出判斷,教師的言行一致,崇高的品德都會對幼兒高尚品格和健康的世界觀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孩子
教師要靈活運用豐富有趣,生動新穎的教學方法,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從而引起孩子的探究意識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美麗的樹葉》這一活動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多種樹葉標本的圖像,又教唱《小樹葉》這首優美的兒歌,最后,讓孩子做一種樹葉的頭飾戴在頭上進行表演。在活動中不斷變換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有效地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三、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內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太簡單,孩子沖口即答,動手便做,會使孩子失去進一步追求新知識的情趣,學習情緒懶散、松懈;過難的教學內容,會讓孩子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以致喪失信心,學習情緒銳減;而適度的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教學過程,可以讓孩子始終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例如,在《玩泥巴》這一主題活動中,教師讓孩子欣賞了優美的泥塑小動物之后,并沒讓他們捏這么難完成的作品,而是順應孩子自己的意愿,捏了小車、糖葫蘆、杠鈴等簡單的物品。孩子做好后,還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小朋友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神情。
四、用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現代心理學認為:孩子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氣氛中,才能迸發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火花。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強迫、壓制的手段,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被扼殺,就會使教師和孩子之間產生對立的情緒。教師若能使孩子感受到對他的關心和尊重,孩子便會迸發出蘊藏在自身的巨大的學習力量,便會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心理學家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于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大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能動性的最高水平。”
總之,教師應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一個寬松、和諧、友愛、信任、團結向上的班集體。為孩子個性健康發展提供養料,為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鐵西小學)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