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各學科的教師可謂是絞盡腦汁,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國現代的教學改革是改變過去那種應試教育為現代的素質教育,即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
關鍵詞:興趣;思維;形式
一、從問題入手創造思維條件,引導學生思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開端質量如何,將明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方向和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有意創造問題,并引導學生動腦思考解答。例如,初中數學有理數一章第一節是數的過度。首先提出問題:天氣預報有時說最高氣溫是零上5度、最低氣溫是零下5度,你能用學過的數把這一天的溫度表示清楚嗎?這樣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必須引進新的數的概念——負數、有理數,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高潮,為學習新的知識創造了條件,這樣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二、創造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情感因素在教學中有重要作用,情感是影響教學過程的三大教學變量之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學習情境、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后,教師可以誘導:三角形還有一個非常有興趣的特征,大家想知道嗎?這一誘發學生興趣盎然,急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時,讓學生把準備好的三根木條手尾相接,再用三根以上木條也同樣串上,讓學生拉一拉、推一推這幾個圖形,很快得出三角形不變形。再接著問:你能用三角形的這一特性使其他圖形不變形嗎?此時學生思維異常活躍,想出了正確的辦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興趣。
三、重視練習形式的多樣化,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往往容易轉移興趣,也就是說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有一定限度,持久性不強,因此,教師不但要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持久興趣。例如,在八年級全等三角形判定的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題,你能圍繞這部分知識設計幾道填空或證明題嗎?這不但使知識得到深化和鞏固,而且實現了鞏固學習興趣的目的。總之,創設愉快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需要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沙嶺棠樹學校)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