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理論關于興趣的概念是: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趨向某種客體的積極態度。對于學生而言,如果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那么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廣泛地涉獵這一學科的知識。英語教學就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
一、課堂表演,創設情景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心理特征,采用動作表情或扮演角色的方法進行英語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學生學得興趣盎然。例如,在教電話用語時,可事先安排好一組學生用漢語模擬打電話,同時伴有動作和表情,進而鼓勵和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對話的內容可以重新調整。比如,邀請吃飯或幫助做功課等等,這樣做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表演,個個躍躍欲試,使得本來是一節語言教學課,在這種英語情景中卻上成了一節語言實踐課。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切實突顯出來,在學生的操練過程中老師發揮了導演作用,退到了幕后。
二、利用簡筆畫及實物創設英語情景
簡筆畫是一種極簡單的圖畫,幾筆就勾畫出來。它能表達某一概念或情景。充分運用簡筆畫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七年級Unit 5 What are you doing?一課時,就可以利用簡筆畫來輔助教學,先畫出樹的輪廓,在樹上用相應顏色的粉筆畫出幾個蘋果,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on the tree?然后在樹上再畫一個風箏,同樣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tree?學生回答后,教師在樹上再畫出Jim的形象。用同樣的問題提問學生,進而對比區分“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最后進入本節課的句型操練和練習活動。這樣通過充分利用簡筆畫進行直觀教學,可以使枯燥死板的單詞或短語在形象生動的畫面上變為活的語言,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創設英語教學情景除了用簡筆畫外,還可以利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教室里的實物是學生熟悉的事物,在初級階段的語言訓練中,利用實物,學習它們的名稱,描繪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性質、用途等。例如,課前準備了各種顏色的鉛筆、書本、小刀、蘋果、香蕉等等,這些物品可用多種句型訓練。例如,What’s in the bag?There is(are)...in it .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it?What colour are they?Which one do you want?...充分運用實物進行英語教學,能避免過多地使用漢語描述,不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容易掌握,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
教學中創設愉悅的情景能夠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激勵,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影、音、畫面俱全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會話表演情景,便于提高學生聽、說、演的能力。另外,把有情節的課文編成短劇,例如,Go for it八年級英語教材中Shopping一課,通過觀看課件,待學生把課文大意掌握后,分角色進行小組表演之后再到板前進行比賽表演。
英語課的教學配合錄音機使用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聽錄音播放課文、句子、單詞的朗讀,能讓學生感受規范的語音、語調,便于學生模仿,也能培養學生聽、說、讀的能力。
由于學生的自身特點,迫切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有助于學生的第二語言習得。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鄉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