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上好語文課,就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的優勢,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因此,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應在教學內容上積極引進“活水”,在教學思路設計上努力求新,把課上“活”,還要在教學方法上真正變注入式為啟發式,達到教與學和諧交流,把學生教“活”。那么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而生動、活潑、快樂的教學情境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生靈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起來感到非常的輕松,討論問題就會非常積極,在教學中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明白了什么?”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我們生活的地球很美,地球面臨著許多危機。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得不同,他說我們要保護環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列舉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最后,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又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張揚。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在授課時,揭示課題后,我總是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郭沫若老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課堂是教師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在教學過程中,要啟發引導學生大膽地各抒己見,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對學生因勢利導,尤其做好學困生的引導工作,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應設疑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對有分歧的問題,讓其辯論,經過辯論,就會使學生找出最佳的答案,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此同時他們的才能才會真正得到張揚、他們的才華才會真正得到展示。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我問學生:“請大家小組內討論: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一段時間的討論,大部分學生回答:“只有細心觀察、多動腦筋,才能有收獲。”最后,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著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教學時要使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產生共鳴,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親切、愛憐、壓抑、憤懣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感情朗讀。可見,在朗讀教學中,要使朗讀在性質上屬于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語文實踐活動,朗讀者以自己的生命律動去叩問、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動,以求達到某種程度的契合。朗讀是提升預感品質,提升言語品位的捷徑,朗讀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師能夠認真、恰當、適時地引導學生朗讀,就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五、要關注教學細節,促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溝通
學生是有血有肉的個體,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學生是教師運用情感交流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句尊重信賴的話、一個善意的玩笑等,這些細微的行為,可以為課堂教學增添一些花絮,促進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這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新課標指出教師的主導作用為:變教為學,變講為導。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我認為我們的語文課堂要想真正充滿活力,我們的語文教師就要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做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克服那種“自我中心”“教師本位”的權威心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要真誠、理解、寬容、博愛。教師走進課堂,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要給學生輕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氣的感覺。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