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閱讀,人們往往會想到語文學科的閱讀,只有文科類的學習中需要閱讀,而數學就是記住定理、公式、法則,能夠推理演算就行,忽略了對數學語言的理解,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數學應用,數學閱讀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視學生數學閱讀的方法和能力成了數學研究的新課題。
一、閱讀概念,由淺漸深理解含義
概念的學習是每一個新知識的開始。概念即人們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過程中,將事物共同的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就成為概念。對概念的理解從很大程度是對概念的反復閱讀,如整體的閱讀,初步了解概念的內容,再分部分閱讀,找到語句的條件及要求,再相應地得到條件下的結論。每個概念都能體現知識間的關聯性,一環扣一環、精練的語言、準確的表達,指明了概念在特定條件下的理論結論,它有對數學嚴密性、嚴謹性更好的詮釋。
二、閱讀課本例題,把握知識的合理使用
課本例題是把新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應用起來的一條紐帶,例題的剖析過程能學到分析問題的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例題的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充分的閱讀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問題中的條件和所學知識在建立什么樣的關系,該如何地進行思考,它在整個的解決過程中采用的是哪些語言和思路,在這樣不斷的堅持下,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得到發展。
例如,在講《圓》的知識時,由于學生是新接觸的教學內容,許多與圓的知識相關的符號語言使用得不夠流暢和準確,甚至還有一些學生不知怎樣去分析題意和書寫過程,針對這種情況,就要翻開書本,帶領學生研讀課本例題,分析每一個條件給出的合理性,并結合解答過程理解知識的應用方法和數學語言的使用。例題每步蘊含的邏輯道理,正是訓練學生對知識應用的能力,這樣的閱讀是及時的,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閱讀選學欄目,激發探索興趣
人教版數學教科書中安排了“觀察與猜想”“實驗與探究”“閱讀與思考”“信息技術應用”等選學欄目,這些內容無疑是給學生開闊了眼界,不僅對數學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初步的認識,還知道了我國數學的一些成就,如,《九章算術》、楊輝三角、商高的勾股定理等等,可是教師卻忽略了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沒能正確地認識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學習的必要性。數學教學不只是教給學生書本知識,更是要教育學生要具有綜合的數學素養,有著對先人的感激,又有對未來數學發展的渴望,從而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熱情和執著。閱讀選學欄目就顯現出它重要的作用。
四、閱讀小結,理順知識結構
長時間地學習數學,許多學生并沒有很好的總結歸納的習慣,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師規定的學習內容,教師為了考慮教學時間的局限性,也放棄了對每一章知識做系統的梳理。這樣做的隱患是學生建立不起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知識點間的聯系顯得生疏,應用方面更是生硬不靈活。
教科書中安排的小結這一環節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準確地閱讀,正確地回答,對掌握整章知識內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小結涵蓋兩個方面:一是本章知識結構圖;二是回顧與思考。知識結構圖用框圖形式加深學生總結運用本章主要內容及相互聯系的認識,它強調的是知識間的內在含義,教師在分析這步時要結合具體實例來鞏固和引申本章的重點內容,容易使學生對這些內容形成較深的體會,為后續的知識打好基礎。回顧與思考是教師檢驗學生是否正常地接受了一章的學習,能否用所學的知識合理地回答書中提出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更是為了學生的數學發展,數學不僅僅讓學生會做題,而是要將數學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進行數學閱讀還需教師長期的實踐和反思,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將會使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數學。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四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