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語文閱讀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和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論述了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一、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
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性的思考是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指導學生將思考與閱讀有效地統一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教師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感悟。教師先要求學生進行自讀,并且要求學生思考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什么是小動物呢?然后要求學生互相討論,你最喜歡的畫是誰的?為什么呢?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這樣,學生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二、要求學生親身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需要實現課堂內和課堂外的統一,有效地借助家庭和社會等教學資源,組織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以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實踐語文知識提供機會,在實踐當中進行應用,從而獲得進一步的提高。”教師需要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滲透語文教學,激勵學生到實際生活當中去探究和發現,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意識,真正實現實際生活和語文教學的統一。教師應當使學生在滿足和快樂的過程中結束一節課的教學,并且要讓學生帶著學習的好奇心進入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只有如此,才能夠使教師由灌輸者轉變為指導者,才能夠使學生由接受者向發現者轉變。比如,教師在講解《畫風》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不但要求學生進行閱讀,還要求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找尋風和感受風,進而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篇文章,也可以使學生能夠親自感受不一樣的風,并且為學生安排課后畫風的作業。有的學生講,風是摸不著和看不到的,我要畫出色彩絢麗的風;有的學生講,我要畫出為人們做貢獻的龍卷風;有的學生講,我要儲存風能等,最終學生不但畫得不錯,并且想象也是非常豐富的。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使生活和閱讀、美術和閱讀、觀察和閱讀、思考和閱讀有效地統一起來,進而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有效地統一各種教學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焦艷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07).
(作者單位 四川省平昌縣實驗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