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既是反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又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都特別重視作業的設計。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幾點看法。
一、基礎型作業設計重視能力考查
基礎型的作業設計,我們往往會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上,導致作業設計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考查,忽視了基本技能的訓練。我覺得基礎型作業應設計一些在考查書本知識的同時,又能考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題。
我在字詞等基礎知識作業的設計中,結合教學的內容,營造一定的語言環境,創新作業的題型和內容,摒棄了過去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看拼音寫詞語”“默寫課文”“抄寫生字詞”等學生厭惡的常規題型,常常會把要掌握的生字詞或成語,放進一段話中或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去考查。這樣不僅考查了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還考查了學生對詞語理解和運用能力。將識字寫字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豐富了詞語的內涵,還拓寬了它的外延,豐富了孩子的積累,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實踐型作業設計聯系生活實際
語文來源于生活,又廣泛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意識和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我們要把作業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體會到語文的應用價值,讓語文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像口語交際類的題目,我們應該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如“六年級下冊的練習五中的口語交際”,是訓練學生根據同一事件,大膽自由地抒發自己的不同見解。據此,我敏銳地抓住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給學生成績排名”這一事件,引導學生說話,凸顯了真實性和情境性,激發他們表達欲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領悟能力、解釋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閱讀型作業設計立足理解表達
閱讀作業設計要有效。“有效性”就是每一道題設計出來,它都要有它考查的知識點,有它存在的價值。閱讀作業應該主要考查學生的四種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整體感知的能力、形成解釋的能力、做出評價的能力。
像四年級一次檢測中《只有母親走的小路》這篇閱讀,我是如下設計作業的:
1.根據文中畫線句回答問題。
(1)“醫生都無奈地搖搖頭”,表明兒子的病 。
(2)“母親依然默默地這么做”,表明母親 。
2.“母親每次都把藥渣倒在小路上”,她是不是很自私?這“小路”是一條什么路? 。
3.唯一踩藥渣的人是 。踩藥渣是因為期待 。
4.“水晶鋪滿了山路”,對這句話理解錯誤的一句是_____。
A.這是一條鋪滿藥渣的山里小路
B.這是象征母親自覺承擔苦難的小路
C.這是一條金光燦爛、通向山外的路
很顯然,這幾道題,都是建立在學生充分研讀文本基礎之上的閱讀理解題。第1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第2題“母親把藥渣倒在路上,她是不是很自私?”這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主要人物的評價能力;第3題“唯一踩藥渣的人是誰?踩藥渣是因為期待什么?”它考查的是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一個整體感知與信息提取;第4題選擇題則考的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與評價能力。
縱觀這幾道題,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只有在充分研讀文本的基礎之上,才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才能對文本進行信息的提取,對文本進行解釋,對文本進行反思與評價。這樣的閱讀題是建立在考查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之上的,這樣的設計才是有效而有價值的。
總之,作業設計只有做到能力與知識并重,積累與運用并重,課內與課外融合,語文作業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飛揚個性的樂土,真正發揮服務教學、檢查反饋、提升素養的作用。
(作者單位 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