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學生智能,使其個性得到充分、全面地發展,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教師,如何落實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素質;數學教師;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我們作為教師,對學生關注的是他們的全面發展,是他們的長期發展,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教師扮演著“教”的角色,另一方面,教師以學生的眼光去審視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和學生一道成為探求者。在課堂上,教師將這兩種角色集于一身,還要靈活轉換,進出自如。所以得名“心理換位”。在這里,我們稱它為數學教師的另一素質——心理素質。數學教師應該具有以下心理素質。
一、想學生所想
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的想法時刻都在變化。學生能有自己的想法固然好,但由于主客觀的原因,他們未能暴露自己的想法時,就要教師洞察他們的心理。
二、想學生所難
教師如果就題講題平鋪直敘地講,教師就成了絕活的表演,學生成了旁觀者。只有深入學生角色,成為學生的化身,才能體察他們的困難所在,然后化難為易。
三、想學生所疑
對學生的疑惑若不及時消除,必造成他們心理上的不和諧,成為學習上的障礙。數學教師應該讓學生討論,再進行小結,使學生明白,與學生在初中學習的軌跡問題有了密切的聯系,又為高中學習曲線和方程創造了條件。
四、想學生所樂
課堂是師生共同表演的舞臺,高明的數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這種表演中來,并始終樂在其中。學生剛開始學習立體幾何的一大障礙就是識圖和畫圖,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說:“我們人都是立體的,但照片上你的相都是平面的,你能在你的照片上摸到你的鼻子嗎?”學生大笑,從心理上縮短了和直觀圖的距離。
五、想學生所忘
教師在講解新課時,可能會用到某些知識點,忽然間熟悉的知識好像變得模糊起來,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應該具有心理換位這一心理素質,以學生的身份出現,和他們一起去回憶、聯想、推導、論證,從而戰勝遺忘,達到更好地鞏固知識的目的。
數學教師這種心理換位的素質對數學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敘述很多。數學教師都要提高自身素質,為祖國的數學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胡誼.教師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10.
(作者單位 吉林省乾安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