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愛,包括父愛母愛、戀愛友愛等等,但是任何一種愛都無法與師愛相比,這是因為,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情感的結晶。它既不是一種直覺的情緒反應,也不是一種出自個人的狹隘的感情,而是一種無私的合乎理智的具有偉大的社會意義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的運用至關重要。某直轄市教委曾在教師中做過一項調查。他們隨機抽取了一百名教師,問:“你熱愛學生嗎?”有90%以上的教師回答“是”;然后向這100位教師所教的學生進行調查:“你體會到老師對你的愛了嗎?”回答“體會到”的僅占10%。90%和10%之間存在多么大的反差。是那100位教師中有人說了謊嗎?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完全是。那又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教師愛的表達方式出了問題。基于此狀,教師愛的運用值得我們思考,教師的愛值得我們探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在于班主任情感的運用,從以下幾點來談。
一、對學生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級管理中的主要力量。學生干部一經確定,便成為班級的領導核心。而教師的態度應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放手讓學生干部開展工作,是培養和使用學生干部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要當好參謀,當好后臺老板。放手還要有度,太過就會出現專權現象。所以,班主任不論是對學生干部,還是對普通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偏袒學生干部不僅不利于他們樹立威信,還會拉大學生干部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滋生自滿情緒。對他們熱情之余又要嚴格要求。
二、對優等生
《中國教育報》1995年5月20日,刊登了次仁杰同學的文章:《老師,批評我一次吧》,文章說:“一天早上,我由于貪睡而遲到。我想,第一節正好是班主任的課,非挨批評不可。我硬著頭皮走進教室,同學們向我投出并不難猜測的目光,還發出嘀咕聲:‘班長也有遲到的時候。’‘不要嚷嚷了!次仁杰同學遲到是有客觀原因的,他是去探望生病的同學來晚了一會兒。’老師的話壓住了同學的議論——”次仁杰同學就是在這樣的班主任老師的庇護下生活和學習的,最終使他的學習成績一降再降。后來,他在自我醒悟之后,從內心深處發出了“老師,再批評我一次吧”的呼聲。這是一個值得班主任在培養教育優等生過程中深思的問題。
優等生在班中的確是一道風景線,但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對他們偏愛有加,而去忽視其他學生,我們面對的應該是全體學生,把神圣的師愛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促使他們從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讓優秀學生更優秀。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陽光般的溫暖。
三、對后進生
后進生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反復性強,作為班主任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正視反復。在反復中前進,在前進中反復。后進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得到的溫暖太少,需要班主任用真情去感化他們,讓他們消除“心理防線”,用教師的愛在師生心靈之間筑起情感交流的橋梁,使教育和接受教育成為可能。(1)班主任要關懷和愛護后進生,把后進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坎里。牽他們的小手,和他們聊天,和他們同喜同悲,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心里有他。(2)要尊重和信任后進生,把他們的短處藏起來,能做好的事一定要他們去做,哪怕發一次作業,去辦公室取一樣東西,都能讓他們重燃希望。
四、對淘氣的孩子
提起淘氣的學生,教師恐怕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越是淘氣的學生往往對教師的感情越深,這一現象,如果從今天的新課程的角度來看,則揭示了一種教育觀念。淘氣的學生對教師感情深的原因,就是他們缺少溫暖和關懷,對教師給予的哪怕是一點點關愛都牢記在心中。他們看不到自己在班級存在的價值,因此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破罐子破摔。而今天的我們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要深知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可塑性強,反復性大,正像人們所說經過風霜蹂躪的花草,最知和煦陽光的溫暖;沾染不良風氣的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關愛。教育者最重要的是給那些淘氣的孩子施以關愛,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愛那些不可愛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真愛。
班主任工作復雜、繁重、瑣碎,只要我們傾注愛,融入情,那就是一分幸福,一分享受。李微漪傾注自己的情感,能讓小狼重返狼群,我們要運用情感教孩子認知、做人、做事。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