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一生,如果有閱讀相伴,他的人生旅程必定更加精彩。孩子們走在人生的起點,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他們來說格外重要,特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這個階段讓他們愛上閱讀,將會使他們受益終身。要讓孩子們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愛上閱讀、讀有所獲,僅僅依靠課本中幾篇閱讀課文的學習是不夠的,也不能只是簡單地要求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興趣和成就感是他們是否喜歡閱讀的關鍵。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課外閱讀時首先要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作品;而且可以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孩子們閱讀的熱情。
關鍵詞:年齡;激發;熱情
一、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作品
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是都適合學生閱讀。學生由于年齡、認知水平等原因,往往不知道什么樣的書籍是適合自己閱讀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選擇課外書更傾向于都是圖畫組成的改編自動畫片或游戲的一些書本,這些書不僅沒有什么文學價值,更會把學生思維固定在看過的動畫片或玩過的游戲中,讓他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兒童心理研究表明,低年段的兒童一般對以下特點的內容較為感興趣:語言上句式簡潔,富有韻律,讀來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重復回旋的語句;內容上充滿情趣,富有情節變化和強烈的感情色彩,可以將自己融入其中并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
在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也有著一定的要求,這些要求也針對每個學生的閱讀心理。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提出了這樣的閱讀要求:“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也就是說,課程標準明確了低年級閱讀的主要內容是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以及兒歌、童謠和古詩。
那么,作為孩子們閱讀的引導者,我們可以有目的、有選擇地組織孩子們進行這些類型的圖書的閱讀。如,同讀一本繪本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愛心樹》《色彩的翅膀》《我爸爸》等;或者一起進行詩歌的朗讀、背誦;也可以聽老師或同學講講自己看過的寓言故事,并說說自己從中懂得的一個道理。這些課外讀物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淺顯易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一種“讀書很有趣也很簡單”的成就感。
由此可見,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對他們愛閱讀、會閱讀、讀有所得是多么重要。
二、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成人或高年級學生那樣安靜地捧著一本書自己閱讀,如果那樣要求學生,不用多長時間他們就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要激發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讀故事、講故事比賽,朗讀擂臺賽,課外讀物推薦會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還可以讀讀兒童讀物,和他們交流有關讀書的感受,也可以定期把自己讀過的好書和讀書感悟講給學生聽,激發出他們讀書的欲望。
大量的閱讀能使學生感知豐厚的語言材料,增強語文素養,因此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小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是提高低年級閱讀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鄭保和.小學生個體差異教學策略之形成[J].教育評論,2005(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南校區〉)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