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說、讀、寫是閱讀教學訓練的內容,聽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并不像讀、背、說、寫那樣形成可靈活運用的技能技巧。
關鍵詞:想聽;樂聽;會聽
為深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推進小學語文課堂的素質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記習慣,我們應當在低段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以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均衡發展。
一、創設聽的環境,讓學生想聽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學生集中注意傾聽的重要條件,對于剛剛進入小學學習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外界一個小小的聲音都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很難養成良好的聽記習慣。因此,在教學環境方面我們要盡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物出現,便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所以我們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聽的環境。如,保持教室周圍環境的安靜,教室內部的布置要適當,保持教室內部空氣清新,光線充足;課桌椅高低適合學生的身體高度;教師的穿著適宜,舉止樸實大方,聲音清晰響亮,但要低音教學,能夠運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交流、教學。
二、激發聽的欲望,促學生樂聽
低段學生受年齡特點的影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進行聽的訓練中,不僅要防止注意分散的刺激物出現,使學生想聽,還要喚起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聽的欲望,訓練他們樂聽。
1.激發聽的興趣
興趣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盡量防止單調呆板,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以激發學生對教學過程本身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傾聽。如,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課要風趣、幽默,善于運用適合低段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還可適當插入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趣聞軼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氛圍中獲得知識。同時,多運用色彩鮮明的掛圖、形象逼真的簡筆畫、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這樣,因感興趣,學生往往聽得津津有味,興致勃勃,以至于興趣盎然。
2.設置聽的懸念
好奇是六七歲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教師若能有機地設置一些懸念,引發學生好奇的心理,往往能緊扣學生的心弦,提高他們聽的欲望。如,在教學“我多想”一課時,我先出示一幅環境清新的圖片,然后導入提問:請同學們看圖說說你喜歡這兒的環境嗎?為什么?線條清晰、色彩明快的圖畫很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發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踴躍匯報后,再出示被污染的環境圖,兩種色彩對比強烈的環境圖使學生愉快的情緒頓時發生了變化,急于表達,此時把設置懸念的機會巧妙地轉移到學生的口中,他們不約而同地問出:環境為什么發生了這樣的變化?結合課題“我多想”本課學習的重點問題:為什么我多想?我多想干什么?也一一由學生自己提了出來。這種先由色彩鮮明的圖片調動學生看、說、想的興趣,再由教師巧妙地把問題轉移到學生自己提問題設置懸念,牢牢地抓住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意識,引發學生的求知欲。于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無論是聽從他人的發言還是自身的參與,都格外的投入。
3.創設聽的情境
低段課文,文字淺顯,內容豐富,貼近兒童生活。在教學中,若能結合課文內容注重創設情境,使課堂教學伴隨著直觀形象與情境來進行。這樣,學生往往聽得入情入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在教學“狐貍列那”時,通過:(1)激趣表演。教師運用誘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即興表演,通過表演出列那狡猾的動作、虛假的語言,從而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2)引導學生大膽設想,創新思維。想一想、說一說:過了幾天,狐貍列那出來找吃的時,又看到了那輛賣魚的車,這時,又發生了什么故事呢?一男孩兒與眾不同地回答道:“列那心想,上一次我只是動了一點小腦筋,就騙到了魚,這次,我要想個更高明的辦法。于是,它在脖子上掛了一串珍珠項鏈,結果賣魚人貪財,把列那又扔到了貨車上,結果列那又騙到了魚。”他大膽展開想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適時點撥誘導,其他學生揚起個體創造的風帆,一部部《新狐貍列那》的課本劇誕生了。如此一段時間的訓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聽的動機和愿望,自然而然,樂聽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培養聽的能力,使學生會聽
小學語文實踐只有技能還遠遠不夠,必須注意用于實踐的一般能力的培養,那么聽的訓練除能做到專心傾聽他人的講話,聽清音節,聽準音調,聽懂意思以外,還應培養學生快聽快思,抓住中心,記住要點,聽出言外之意的能力,使學生會聽。
訓練學生邊聽邊思考、記憶,就是對聽的一般能力的培養。低段學生往往只會帶著兩只耳朵聽教師講,聽其他同學發言,不會帶著大腦思考問題的重點、主旨。這就要求教師訓練學生聽話時要聽在耳朵里,想在心里。我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帶著問題聽,如在聽錄音朗讀時或教師范讀時,我總是先出示思考題,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或者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時,邊讀邊用線畫出標出錯誤的字音、停頓不正確的地方或重點字、詞、句,促使他們邊聽邊思考,做到眼、耳、腦并用。除此之外,為訓練學生聽記一段話時,不遺漏主要內容,達到聽懂的目的,我經常讓學生進行“聽后說”的訓練,如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重復教我的問題,檢查是否既聽又記了,或者我讀一遍短小的課文,然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等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聽的能力,真正做到會聽。
但是,教學中不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只單純地訓練聽或一味頻繁地調換聽的訓練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穩定持久的注意力,從而達不到聽的訓練的目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把聽、看、說、寫、做有機地結合起來,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交替進行,借朗讀、背誦、說話、寫作,促進傾聽能力的提高,才會達到想聽、樂聽、會聽的目的,也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記習慣。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實驗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