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靈活組織各種教學措施,逐步引導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達、樂于在課堂上表達的欲望。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于“初中歷史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表達欲望”這一話題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生;表達欲望
相較于小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表達的狀態,初中學生在課堂上明顯缺乏積極表達的強烈欲望,這不但使初中歷史課堂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應有的活力,更是嚴重制約了初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自我表達能力的發展與進步,不利于其日后自身的長遠發展。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引導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達、樂于在課堂上表達呢?下面,我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及粗淺感悟,試就上述熱點話題展開細致的研究與探討。
一、幫助學生逐漸克服心理障礙,激發其積極表達的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他們渴望來自外界關注的目光,但是因為如下三種原因常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的表達欲望化為了泡沫,具體表現在:
1.怕別人在背后評論自己“愛出風頭”“張揚”,因此不敢在課堂上積極表現。
2.擔心自己回答錯誤招致其他學生的嘲笑,因此寧愿在課堂上保持沉默也不愿意積極發言。
3.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愿意更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見解。
“治水的關鍵之處不在于堵,而在于疏。”鑒于學生存在著如上三種心理上的障礙,我個人認為,教師不應該采取強制性的措施命令學生必須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而是應該針對特定人群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與疏通,例如,針對擔心其他學生在背后議論自己的這部分學生來說,可以向他們講解一些歷史人物忽視他人看法,堅持自己最終走向成功的故事;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可以嘗試著利用課下時間與他們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他們進行充分的鼓勵與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化解學生嚴重的心理障礙,也只有有了興趣他們才會逐漸迸發表達的欲望,進而促使自身的表達欲望始終處于最自然、最活躍的一種狀態,而這將為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表達效率及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歷史教學情境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只有對某件事物、某個話題有著較強的熟悉感時,他們才會真正在課堂上做到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特認識與看法。可是,歷史是一門以研究過去事件、人物等為主的學習科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這種情況下,又怎么能要求學生對其保持強烈的熟悉感呢?鑒于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將歷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初中歷史知識對于日常生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還會促使他們充分體驗到初中歷史學習的熟悉感與趣味感,如此,他們便能以自身的生活情感體驗為依據,自然而然、無拘無束地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認識與感悟。
要想做到這一點,初中歷史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其創設一個具體的歷史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虛擬的歷史場景中去感悟、去體驗,最終實現快樂表達、有效表達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這部分知識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幾段抗日戰爭時期普通百姓艱苦的生活狀態,之后又鼓勵學生回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狀態,這樣一來,兩者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與反差,因為與自身有著極大的關系,學生的表達欲望自然而然地就被激發起來了,這為他們接下來在歷史課堂上的踴躍發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適時進行肯定與鼓勵,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
作為一種高級情感動物,人類需要來自外界的肯定與鼓勵,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初中生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更是需要教師適時的肯定與鼓勵作為支撐自己進一步發展及成長的強大動力。因此,作為教師來講,不但要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意愿,更要對他們的看法與認識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這樣既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發言積極性以及表達欲望,與此同時還避免了因為教師漠然視之的態度帶給學生沉重的心理壓力及負擔等尷尬狀況的出現。如教師可以采用適當的獎勵機制,一方面可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表達的喜悅,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他們逐漸形成歷史課堂上敢說、愛說的良好表達習慣,真正實現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強調“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敢于發言、勇于發言、樂于發言,自由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這就要求我們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欲望給予充分的重視,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激發學生積極、熱烈的表達欲望,進而為提高他們自身的表達能力提供充足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王雪峰.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J].新課程學習,2012(12).
[2]周國瑞.如何激發和釋放初中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表達欲[J].新課程學習,2010(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燒鍋鎮鄉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