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舉報導師 披露院士評選內幕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被舉報了,舉報者是他的學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向中科院遞交了舉報材料,內容涉及論文數目造假、專著抄襲以及臨床試驗造假等多個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規范的專著、論文獲得了院士頭銜。
舉報材料中關于著作抄襲的指控,指王正敏的第一本專著《耳顯微外科》(1989年出版)中,有一百多幅關于如何實施耳部手術的手繪圖,與他的導師Ugo Fisch教授的兩本專著中的圖片相同,但未注明圖片來源。王宇澄還透露了王正敏為當選院士“湊”論文數目,將《耳顯微外科》一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在王正敏自己主編的《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上。
王宇澄表示,2005年王正敏被評選為院士后,他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因此師徒反目,向醫院、學校舉報。2013年8月19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出具了調查報告,對于圖片抄襲的質疑,認為僅僅是“不規范”,但因Ugo Fisch教授曾為王正敏的書寫序,這表明原作者無異議,因此不違規。報告同時認為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有“不實事求是”行為,應就此“向中國科學院做出說明”。 文/南方周末
三中全會《決定》:院士遴選實行退休退出制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決定》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依照規定應該開放的一律對社會開放。建立創新調查制度和創新報告制度,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 文/新華社
北京環保局稱手機軟件發布PM2.5多不準確
11月13日,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于建華處長介紹,環境監測信息應由專業部門統一發布,但不少軟件公司把一些監測數據進行整合后編寫成軟件,其算法和公式并不正確。北京市已建立完善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并開發了提供實時空氣質量指數的手機軟件。于建華建議公眾在北京環保監測中心網站下載專業的軟件,掌握權威的空氣質量數據。 文/北京青年報

騰訊優酷等發起反盜版行動向百度索賠3億
11月13日, 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在京啟動, 優酷土豆集團、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樂視網等發起方共同宣布,已向法院起訴百度、快播的盜版侵權案件共立案百余起,涉及百度盜鏈、盜播移動視頻版權的影視作品逾萬部,向百度索賠由此帶來的損失3億元。同時,將聯合對視頻盜版、盜鏈采取技術反制,從即日起全面禁止百度視頻爬蟲訪問。
14日,百度視頻回應,稱其已與多家版權方和視頻網站達成合作,旨在打造正版內容聚合平臺,同時強調在5個月內百度系視頻產品已封殺超580萬條盜鏈內容。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視頻網站聯合對百度“開炮”,表面上是版權維權,實則是視頻入口利益之爭,無論此次訴訟的結果如何,預計短時間內不會對用戶產生太大影響。
文/本報綜合
中國籌備建立首個出生缺陷人口基因診斷數據庫
目前,中國正在籌備建立首個出生缺陷人口基因診斷數據庫。科研人員認為,開展這項研究對降低中國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正在對樣本進行染色體變異與疾病關聯性的數據分析,預計年底前將建成中國首個新生兒出生缺陷基因芯片臨床診斷數據庫。”山西省人口計生委科研所所長郭興萍說。
目前,科研人員已在中國出生缺陷高發省份山西采集樣本1200余份,已完成其中800份的檢測診斷。郭興萍認為,這一數據庫具有區域代表性強、種類覆蓋面廣的特點。今后中國其他省份出生缺陷人口的基因診斷數據也會被逐步納入,并通過為臨床檢測提供參照標準使更多人群受益。
出生缺陷是指胎兒在出生之前已存在的結構或功能異常,可由遺傳、環境或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目前常見的出生缺陷有神經管畸形、先天愚型、聾、啞等,有些出生缺陷在嬰兒出生時便可直觀診斷,而有些癥狀則要隨著兒童生長發育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科研人員王萬恒說,全球出生缺陷疾病種類多達數千種,現有取樣數量顯然不夠,但通過逐步積累以及更多臨床數據的加入,人類對基因與疾病的關聯認識將會越來越明晰。
文/新華網
媒體調查:“僵尸政務微博”一抓一大把
繼蘇州市煙草局網站被曝光4年未更新后,媒體調查發現,諸如此類的“僵尸官微”和“僵尸官網”不在少數,一些微博和官網的內容也有“僵尸化”傾向:缺乏互動、忽視網友關切、只做政績宣傳。
媒體調查發現,柳州市新聞出版局、鹽城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等官方微博2013年以來從未發過一條微博,成為“年度僵尸”;甘肅省人社廳的官方認證微博從2012年4月23日開通以來只發過一條微博,內容是熱烈祝賀該微博上線;認證信息為“共青團漳州開發區委員會”的官方微博更是被網友戲稱為“僵尸之王”,開通至今一片空白,沒一條博文。
文/新華網
故宮北院區首揭神秘面紗大型文物或重見天日
11月9日,位于海淀上莊鎮崔家窯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首次揭開了神秘面紗,有望明年年底部分區域向公眾免費開放,將在7年內全部建成。按規劃,北院區總占地面積近5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文物修復中心、文物修復展示中心、文物展廳、文物周轉庫房、宮廷園藝中心,并將設立國際文物修復平臺和11座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
北院區首個工程——故宮博物院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項目9日開工。該中心預計明年底前建成,占地面積約5.5萬平方米。 文/人民日報
艾滋感染者訴疾控中心致其變蜥蜴臉
原定于11月13日開庭的中國首例艾滋病治療藥物副作用案,因司法鑒定進展不順,當事雙方仍在等待鑒定機構回應。
10月12日,山東籍艾滋病感染者艾娃(化名)起訴山東省曹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案件在曹縣法院立案。艾娃認為,曹縣疾控中心為其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時,對不良反應監控不當,未及時更換藥物,導致她長期服用司他夫定(d4T),面部脂肪流失,雙頰嚴重凹陷,變成“蜥蜴臉”。
自2004年開始,中國正式實施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治療方案根據當時中國可以獲得的抗病毒藥物而決定的。艾娃于2005年8月開始在曹縣疾控中心接受免費治療。艾娃稱,自2007年8月,她多次向負責醫生反映自己的身體變化,但一直未引起醫生重視。2008年夏天,艾娃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確診為脂肪流失。
文/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