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加油站加油,您加的究竟是車用柴油還是質量差得多的普通柴油,可能自己沒有概念,很多人也并不了解,我們的柴油實際上有兩套標準。相比車用柴油,普通柴油的硫含量限值非常寬松,且不控制易致癌的多環芳烴的含量,而這種柴油標準體系中的“漏洞”也成了城市污染的一大隱患。
普通柴油是“污染大戶”
記者隨機走訪了京郊的幾處加油站,發現目前基本上所有加油站都設有93#汽油、97#汽油以及0#柴油,不時有些大卡車駛入,停在柴油加油機前。
“請問您這里的柴油是車用柴油還是普通柴油?”記者詢問了望京某中石化加油站管理人員。“我們這里都是國III的車柴,也就是0號柴油,普通柴油很少了,現在沒什么人加這種油,對車不好。”該工作人員回答。
記者還隨機采訪了幾位前來加油的卡車司機,他們均表示不知道“車用柴油”和“普通柴油”的區別,相比加哪種油,他們更關心的是油價的走向。
這二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根據相關規定,我國普通柴油主要用做“拖拉機、內燃機車、工程機械、船舶和發電機組等壓燃式發動機的燃料”,以及符合規定的“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的燃料”;而車用柴油則適用于“壓燃式柴油發動機汽車”。從適用范圍我們就可大致預感到其中的差別。
目前,車用柴油與普通柴油主要區別在于硫含量和十六烷值等9項指標。2013年6月30日以前,廢氣中,車柴排放的硫含量為0.035%,而普柴則達到了0.2%,這些數值是部分城市汽油標準的30—200倍。在顆粒物排放方面,2011年全國汽車顆粒物(PM)排放總量為59萬噸,其中,單單柴油車一項的顆粒物(PM)排放量就將近59萬噸,幾乎占汽車排放總量的99%以上,而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也是普柴的“貢獻”。
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項目環評中心專家周學雙等,在發表的論文《改善大氣質量需配套提升油品質量標準》中就明確指出,“雙軌制”對控制柴油燃燒污染極為不利,柴油燃燒尾氣的有害物質排放量及污染程度均遠大于汽油,其中普通柴油對環境的影響尤為突出。
為什么會存在“雙軌制”
世界范圍內來看,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都對柴油實施了統一質量標準,但我國為何會實行“雙軌制”,分成普通柴油和車用柴油兩種不同的質量標準?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記者,“考慮到在油品升級的過程,一是所有柴油同時要達到新的標準,難度很大,柴油升級需要脫硫,煉油廠相應地就要使用脫硫設施,這種設備的更新加工能力跟不上;二是油品提升會導致柴油漲價,一些群體無法承受,由于有些油不上路,是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如拖拉機等用油,因此標準也就相對低一些。”
那么原本“各司其職”的普通柴油和車用柴油,為何會遭受“詬病”?關鍵問題在于,這二者之間的界限并沒有那么明晰。因為實際上的價格差異,加之監管不力,普通柴油也會混入城市車輛,還有一些使用低品質柴油的跨省市運輸車輛,更是會造成沿途污染。
“不同行業標準必須統一!”韓曉平對此態度十分堅決,“這種低質量的普通柴油只要生產了,就一定會混入交通系統中,因為它更便宜。并且我們的油品質量管理制度上漏洞較多,無法有效阻斷工農業用柴油混入城市交通系統。”
據了解,煉油廠生產的油品合不合格是歸質檢部門所管,銷售的產品合不合格則歸工商部門所管,但是中間儲運環節,如果質量出了問題誰負責?不知道。許多質量問題恰恰是出在這個環節上。而且,工商部門抽檢的時候,也只會按照加油站的進貨單所標注的“車用柴油”或者“普通柴油”來分別按其標準進行檢測,并無權力也無從考證這些油究竟是加給了拖拉機還是大卡車,這造成一些加油站“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
對于兩種柴油混用的現象,韓曉平建議可以初步采取一些措施,嚴格將不同標準的油品摻入不同的顏色,例如將普通柴油摻入紅色,消費者一旦發現車內加入的是“紅油”,可投訴相關機構,對相關單位進行重罰,通過提高違法成本來消除一些不法行為。
嚴格油品標準至關重要
可是,重罰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關鍵還是要明確訂立相關標準。近幾年,我國多次對汽油標準進行升級,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執行的是國IV汽油標準,這與美國汽油質量標準基本相當。而個別省市甚至執行更高的國V汽油標準,屬于世界最高標準。
但在柴油標準方面,中國一直擬將國II標準升級到國III標準,但是卻屢次未能實施。直到2013年7月1日,才全面啟用國III柴油標準,并規定普通柴油與車用柴油硫含量保持一致。
在國III標準中,硫含量由原先的2000ppm大幅下降至現在的350ppm,這是可以利用高效尾氣凈化裝置的最基本條件,新標準涉及多個指標,期待通過這一系列改進,柴油的排放環境和環保性能得到較大提升。
然而,這一標準的啟動進度卻不盡相同,其中西北、西南的部分地區仍然使用的是國II柴油。即使在國III標準下,以硫含量來衡量,國III柴油硫含量是國IV汽油的7倍,是國V汽油的35倍。

降低柴油污染需各方參與
鑒于柴油,特別是普通柴油已經成為道路交通污染第一大源頭,如何控制好這部分的排放顯得尤為迫切。周學雙建議,首先,要將柴油質量標準統一,不再分為普通柴油與車用柴油,增加控制柴油總芳烴限值,降低多環芳烴限值,并加快低硫化步伐。此外,環保部門還應根據油品質量標準體系升級要求,加快修訂現有的車用汽油及車用柴油有害物質控制標準,并制定完善各類機動車、船以及航空器等尾氣排放標準。

同時國家還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油品生產、銷售的分類監管體系,強化市售油品質量監督,杜絕低劣油品進入市場,加大配套基礎研究投入,推進油品升級的技術進步。
一些工藝落后、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備的小型“地煉”企業也是阻礙油品升級的重要方面。韓曉平提到,目前,中國地方煉油企業加工能力已占全國約三分之一,這些“地煉”加工的多是劣質渣油,生產國III以上標準油品十分困難,并且加工過程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劣質的油品還有可能混入大型煉油廠中,摻雜進“好油”,從而流入市場,造成更大的破壞,因此對“地煉”企業的整頓升級也要加大力度。
我國進入油品加速升級之路,不可避免地,消費者會承擔一部分漲價的壓力,但韓曉平認為,這不應該成為油品升級的阻力。“這是一個拿錢買環境的問題,用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錢去付天然氣的錢,既少了病痛,還能為子孫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