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軍語指軍事規范術語,是表述軍事概念的詞語。中國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和不同特點。其共同特征是:科學準確、單義專業、簡潔明了。漢英軍語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英語軍語中縮略語使用密度高;漢語軍語中有相當一部分反映了漢民族獨特的軍事文化內涵。
【關鍵詞】中國武警軍語 英語軍語 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13-03
對比語言學,尤其是漢英對比研究,近年來已逐漸成為一門重要的研究學科。但是對于中國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比較的研究目前還非常少,主要原因大概有兩點:(1)武警部隊是一個特殊的、對外保密的封閉群體;(2)以前對軍事用語研究的重視不夠。事實上,武警軍語是武警部隊的規范用語,是統一武警軍事行動,執行軍事任務的語言總結。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的對比研究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使用武警軍語,還有利于武警軍語的對外翻譯和對英語軍語的吸收和運用。
一 軍語與中國武警軍語的含義
軍語是軍事術語的簡稱,是表述軍事概念的詞語。軍語既是本民族語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軍事語言,特別是規范軍事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軍語從來源看可分三大類:一類是軍隊專用語,這部分軍語的本義就是表達軍事概念,英語中,如gun(槍、炮)、missile(導彈)、combat echelon(作戰梯隊)等;漢語中,如“行軍”“間諜”“戰爭”“兵法”等。第二類是從普通詞轉化成了軍事方面的軍語,英語中,如fire(射擊、發射、火力)、operation(作戰、軍事行動)、formation(隊形、編隊)等;漢語中,如“處置”“隔離”“疏散”等。第三類是軍民兼用語,即其本義不帶有明顯的軍事色彩,既可軍用,又可民用,如氣象、水文、測繪等類詞語如漢語中“警戒”“防衛”等。
武警軍語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軍事用語的簡稱,是武警部隊建設和遂行任務的規范用語,是武警軍事實踐活動的理性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語詞。武警軍語是保障武警部隊能準確發號施令、順暢通信聯絡的工具。
根據武警軍語的使用功能,其主要內容可以分為:武警執勤用語,武警處突用語,武警反恐用語,武警防衛作戰用語,警戒、機動、宿營用語,武警指揮用語,武警偵查情報用語,武警通信與信息化用語,武警軍事訓練與院校教育用語,武警體制編制用語,武警行政管理用語,武警政治工作用語,武警后勤工作用語,武警裝備工作用語,武警武器裝備用語,武警警種部隊用語,武警法制用語,武警軍事地理、測繪導航、氣象水文用語等。
二 中國武警軍語與英語軍語的共同特征
1.科學準確性
漢英軍語都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即其術語的語義范圍一般都準確無誤,不僅只是標記一個軍事概念,而且使它精確,使它與其他相似的軍事概念區別開來。這就要求那些意義相近的軍語界限要清楚,使其不易混淆。如英語軍語中key point(要點)和key position(要害),前者是指對戰斗進程有重大影響的地點,后者是指關系作戰全局安危的目標或部位。兩者所指范圍大小不同,后者范圍大于前者。武警軍語中的“伐”“侵”“襲”含義不同,這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關,《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杜預注:“伐,聲其罪;侵,鐘鼓無聲;襲,掩其不備。”孔穎達正義云:“鳴鐘鼓以聲其過曰伐;寢鐘鼓以入其竟曰侵;其不備曰襲。此所以別興師用兵之狀也。”因此,這三個詞在武警軍語中說各有其語義范圍。再如,武警軍語中以“擊”作為基干詞構成的軍語就有“卷擊”“突擊”“反擊”“攻擊”“出擊”“迫擊”“炮擊”等,這些詞與含義對應統一,對“擊”的不同內涵作了細致的區分。
軍語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如果軍語表述的概念模糊有歧義,就會帶來很大麻煩。漢英軍語都注意到了這一點,有些看似模糊的軍語,實際上在各自的語言中都有精確的規定。如英語軍語中:long-range ballistic missile(遠程彈道導彈)、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中程彈道導彈)、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近程彈道導彈),其中的long-range、medium-range和short-range看起來比較模糊,但是,根據美軍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這類導彈的發射距離short-range為600海里以內,medium-range是600~1500海里,long-range是1500海里以上,這樣看來這些詞語又是非常精確的。再如武警軍語中“需要一個基數的彈藥”,是多少呢?“基數”這個詞對局外人來說是個模糊的變量,但是在具體語境中,根據發話人和聽話人的身份是軍級、團級等就可以確定“基數”的量,因為每個軍、每個團、每個連的彈藥基數都有明確的規定。
2.單義專業性
武警軍語中的詞匯的絕大多數是單義的,這樣就為軍語的正確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漢語軍語中的“野戰”是指適應廣大區域機動作戰,這樣就和其他的“戰”區別開來。軍語如果多義就會引起人們的誤解。如作戰中,指揮員向部隊下達命令:“Take the enemy’s positions”,既可理解為把敵人消滅,也可理解為用兵力占領,這樣會給部隊的行動帶來不利影響。軍語也是特定的行業語,它的產生、發展和社會
生活、戰爭、武器裝備、作戰任務、兵種、戰術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軍語不同于文學藝術及日常生活用語,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詞語,每個軍語一般都代表一個軍事概念,有的甚至包含或記載著某項軍事活動或軍事技術發展的過程。如US military communication satellite指美國用于軍事通信的衛星。漢語中“地聽”,《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釋為:中國古代戰爭中用于偵測有聲源目標方位的器材。這些詞語都具有專業性。有些詞語既可用于普通語言,又可用于軍語。在軍語中它就按軍事實踐的需要被賦予了有別于普通語言的含義,不能按普通語言的含義去理解。如英語中contact一般指“挨上、碰著”或“發生交往、沖突”,而英語軍語contact則指敵對雙方處于步兵火器有效射程內的位置上,只要雙方已處在這個位置上,即使未交火也稱之為“接觸”。又如漢語中:“根據上級通報,敵近期在我區活動頻繁”,這里的“區”指特定的軍或團等管轄的戰區,與普通話中的行政區劃不同。
3.簡潔明了性
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都具有簡明性,即它們的術語簡明而扼要,這是由軍語所適用的特定語境及軍人的職業特點決定的。軍語簡潔明了便于使用,如果過于繁瑣,必然會貽誤戰機或給部隊的行動帶來諸多不便。軍語的簡明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詞匯方面:(1)使用大量的復合詞。漢英軍語都使用了大量的復合詞,復合詞的應用使句子結構簡單化,表達較精煉。英語軍語中復合詞的構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名詞+名詞,如laser search(激光搜索)、machine gun(機關槍);形容詞(名詞、過去分詞)-名詞(形容詞)+名詞,如low-intensity war(低強度戰爭)、guided-missile cruiser(導彈巡洋艦);形容詞+名詞,如frontal attack(正面攻擊),horizontal action mine(水平爆炸地雷);名詞+介詞短語,如defense in depth(縱深防御),point of impact(著陸點)。漢語中復合詞占優勢,軍語中也是如此,如蠶食、巷戰、野戰、兜擊、會師、校閱、士兵、地道戰、信息戰等。(2)廣泛使用軍用代語。代語常用于通訊語中,最初是為了防止作戰中的通話內容泄露而使用的暗語,其特點是用盡量少的詞語表達較多的內容,但是由于其中有些代語經常使用,其含義也就逐漸暴露開來。如:“Roger!”(獲悉!收到!明白!)、“Bogey!”(發現來歷不明飛機!)等。武警軍語中如“一號高地”就是特定的代語,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兵種、不同的軍事轄區所指內涵都不同。這些代語的使用使漢英軍語在表述上更加言簡意賅。
第二,語體方面。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較多選用了口語語體,突出體現了軍語的簡明性特點。軍事科學、軍人的職業特點要求軍人在日常出操、演習、閱兵、調防等軍事任務中使用術語。但軍人在事務性交際中,口頭交際遠遠多于書面交際,如隊伍口令、作戰命令、通訊用語、報告語等多采用口語形式。這類軍語都是用盡可能少的詞或短語來表達復雜的意思,如“Halt”!(立定),“Fire”(開火、放),“Fall in”(集合),“Quick time,march”(齊步走),“Attention”(立正),“Eyes front”(向前看),“At ease”(稍息),“Out”(通話完畢,結束聯絡),“Over”(我已講完,請回答)等。
三 中國武警軍語與英語軍語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在歷史上是差異巨大、傳統迥異的兩種語言,在軍語方面也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
1.英語軍語中縮略語使用密度高,縮略范圍廣,隱蔽性強,并且新詞生長快
縮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單詞縮略。如MUN=munitions(軍需品),WPN=weapon(武器)。(2)短語縮略。如MAF=marine air force(陸軍航空隊),BOMRON=bomber squadron(轟炸機中隊),SACDIN=the SAC Digital Information Network(戰略空軍數字(據)情報網),其中SAC為Strategic Air Command的縮寫,ACTA=Anti-Char Touts Arms(反坦克武器),這個縮略語是根據法語各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略而成。
武警軍語中雖然也有縮略語,如“三大民主”“十大軍事原則”“三分四定”等,但是沒有英語軍語的縮略語使用密度高。
2.武警軍語中有許多反映中國民族獨特軍事文化內涵的詞匯
第一,武警軍語中有很多詞匯與解放軍軍語相同,都來自古代軍語,古代軍語有濃厚的軍事文化積淀,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軍事活動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可避免地會打上傳統文化的烙印,并且成為軍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軍語把人們在軍事活動方面的認識和思維的成果存貯記載下來,反映了古人軍事活動的方方面面,并且隨著歷代武器、軍事理論、戰爭類型、戰爭規模、作戰方式、作戰空間、軍隊編制、將士成分等軍事活動的發展變化,也隨之相應變革得更易。如西周多言“車乘”(車戰為主);戰國多言“帶甲”(步戰為主);秦漢多言“驍騎”(騎戰為主);三國多言“軍屯”(魏、蜀、吳皆多設置,以強后勤);唐代多言“平亂”(反映了頻繁的藩鎮割據);宋元明多言“火器”(反映了熱兵器的普遍使用);清代多言“海防”(反映了列強的海上侵略)。如武警軍語中的“兵棋推演”“儀仗隊”“拂曉”等都具有濃厚的民族軍事文化烙印。現代詞典里的兵器名多來源于古軍語,中國軍事科學院的《軍語》中也收錄了有多條古代軍語,使其與當代最新軍語交相輝映,充分體現了現代軍語對古代軍語的繼承性。
第二,漢語軍語中特有的一部分——反映軍隊思想政治的工作術語。武警軍語中還有一部分反映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術語,如“三個特保”“三個緊貼”“四個特別”“政治工作三原則”等,還有“心理戰”“法律戰”“輿論戰”等。這些在軍隊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出現的特定的術語,成了武警軍語中不可替代、特殊的組成部分。
四 結束語
陳原先生曾經指出:“政治的、經濟的、貿易的、軍事的乃至文化的接觸,引起了語言的接觸。”中外民族在相互的接觸中,軍語也會對彼此產生一些影響。如英語稱火藥為gunpowder,其由“槍”與“粉”兩詞構成,反映了宋代初期火炮以火藥粉填實的狀況。再如軍用代語,我國唐宋時軍隊創制了著名的“字驗”軍中秘語。到明代,名將戚繼光又受其誘導,更巧妙地運用反切原理和浙江方言劃時代地發明了《八音字義便覽》的軍事通俗密碼法。抗日戰爭期間,我軍曾利用并改造反切法進行情報聯絡,“二戰”中,美軍密碼專家受其影響,利用西南部極難懂的印第安人方言來編制密碼。
另外,隨著我國軍隊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武警部隊對外活動不斷增加,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相互影響也日益明顯,武警語軍語從英語軍語中吸收了很多詞匯,其中包括武器名稱、戰術名稱、信息技術名稱等。如“C3I”就是借用英語的縮略語:C3I system=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 system(指揮、控制、通訊與情報系統)。因此,武警軍語也不可避免地都在向國際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從而更準確、精密、全面、及時地接受和交換國內外軍事信息。武警軍語和英語軍語的對比研究不僅僅屬于語言范疇的研究,也是軍事理論研究的一部分,對兩者的研究必將促進武警軍語的應用、推廣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伶.軍事語言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0
[2]褚良才.中國古代軍語研究導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周大軍.英語軍語的語言特征[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4]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M].北京:戰士出版社,1982
[5]金經國、魏孟宏.軍事素材中的縮略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