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再次研讀毛澤東的《體育之研究》,結合當前教育實際與工作經驗,介紹了《體育之研究》中的主要內容,闡述了該著作在新時期對體育教學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體育 研究 毛澤東 指導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96-02
一 引言
筆者在大學里,因專業關系,曾讀過二十八畫生的《體育之研究》,那時是作為課外資料閱讀的,認識膚淺。結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學實踐,再讀此文,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初見作者之名“二十八畫生”,有些驚奇,覺得不可思議。這種以數字領頭的五個漢字名,實屬古今罕見,令人費解。后來老師告訴我們,二十八畫生者,毛澤東是也,毛澤東三字的繁體(毛澤東)筆畫就是28畫。這個稀有奇特的名字,后來還被人賦予了神秘色彩,說二十八畫,象征二十八年,是毛澤東預測到民主革命(1921~1949年)只需要二十八年就能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雖有牽強附會之嫌,但卻又為歷史所證明,所以就更增添了人們對作品的傳奇色彩和對作者的崇敬之情。
二 《體育之研究》內容解讀
《體育之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是毛澤東作為湖南師范學生的作品,發表于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第三卷第2號上(1917年4月出版),作者時年24歲,正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它不僅是作者第一篇公開發表的作品,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篇系統全面論述體育要義的文化瑰寶。
《研究》洋洋灑灑六千多字,用文言文表述(我國白話文始于1918年),有理有據,持論服人,言簡意賅,生動有趣,足見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過人的才氣和他人難及的古文字功底。
《研究》前有三百字的緒論,后有八個章節的詳述。
在緒論里,作者開宗明義就說:“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無效。長是不改,弱且加甚。”其義是,國家實力衰弱,崇尚武力的風氣振作不起來,國民的體質一天天差下去,這是很令人擔憂的現象。而今提倡體育的人沒有抓住根本,長久不見效果。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不進行改革,則國民的體質將會一天比一天糟糕。這是緒論的總綱,也是他要寫這篇文章的宗旨和目的。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體育的意義、體育在人們生活中的位置、當時的體育弊端和努力途經、體育的功效、人們不愛體育的原因、運動方法的少而精、運動中要注意的事項以及作者自擬的一套運動健身操,共八大部分。
作者首先向人們作了“體育”的科學解釋:“體育者,人類自養其身之道,使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可言者也”。緊接著他論述體育與德育、智育三者之間的關系:“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敝R和道德誠然可貴,但身體更為重要。身體猶如“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無體是無德智也”。根據青少年學齡的不同,他認為“小學之時,宜專注重于身體之發育,而知識之增進道德之養成次之。”“中學及中學以上宜三育并重”,學?!懊苋缗C钡姆敝卣n程,對學生只能起到“蹂躪其身而殘賊其生”的嚴重危害作用。所以“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弊髡邔Φ?、智、體三者關系的論述,不僅在當時是先進的,就是今天也不過時。
作者還強調,體育對人的作用不可小看。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最終達到“養護吾身、樂乎吾心”身心兩全的功效。
為了提高運動的功效,作者提醒人們要掌握運動之法,從適應各方面的需要來說,鍛煉的方法應以多為好,為各人所取。但對于個人來說,鍛煉方法又應以少為好,做到少而精,毋取多而雜。強調“事不重言談,重在實行”的科學鍛煉思想方法。為此他告誡讀者,要真正達到強體健身目的,“應該注意有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蠻拙三也。”這三點通俗地說就是:持之以恒、全神貫注、不辭勞苦。我們還可以說,這三點不僅是對體育而言,就是對其他工作也尚是如此。
《研究》的最后一章,是作者“乃提挈各種運動之長”自編的一套運動項目,稱之為“六段運動”。因作者“得此運動之益,頗為不少?!彼运豢纤接校腹谑?,供人們學習參考。這套運動共分為六段,每段之中又分若干小節,即:手部運動(六小節),足部運動(六小節),軀干部運動(四小節),頭部運動(四小節),打擊運動(八小節),調和運動(二小節)?!耙云錇榱危蛎涣芜\動?!?/p>
三 《體育之研究》對現實體育教學的指導意義
《研究》也用很大篇幅論述當時社會重智育而輕體育的陋習和學校體育教育不得法的弊端。作者說:“吾國學制,課程密如牛毛,雖成年之人,頑強之身,猶莫能舉,況未成年者乎?況弱者乎?”那時的中小學到底開設了多少課程,文章沒有提到,今天的人們也無從得知。不過,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后的20世紀60年代,我國普通中學開設的文化課程是音體美,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這后六門并不是同時開設的,而是依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以不同要求分別開設的。但就是這樣,仍引起毛澤東的不滿。他在1964年召開的春節座談會上說:“現在課程太多,負擔太重,使中學生、大學生天天處于緊張狀態,中小學生近視眼的人數成倍增加,這樣非改不行。”又說:“課程可以砍掉一半?!瓕W生只是成天讀書,不搞點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不能跑跑跳跳、打球、游泳、看點電影,又不看課外讀物,那是不行的?!?/p>
時間過去了五十年,現在中學的情況如何?現實情況是:不僅課程多,而且內容雜、知識深、要求高,如什么必修本、選讀本、參考資料等。課本也由小32開本變為大32開本以致16開本。知識結構由高年級漸向低年級轉移(如高中數學就增加了微積分、近世代數等原先的大學內容)。有媒體透露,身為研究生的父母卻不能解答中學生兒子作業中的問題。筆者見過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三只蘋果,分給兩個父親和兩個兒子,問如何分配?”這對六七歲孩子是不是偏深、偏怪了一點?如今小學一年級學生都有家庭作業。學校的課程安排依然服從應試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初、高三學生,負擔太重,天天處于緊張狀態。上級領導到校視察檢查,多是了解文化課的教學行情,聽課也都是中、高考學科,很少去了解體育現狀、聆聽體育課堂教學,正如《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樣:“昔之為學者詳德智而略于體,”今之“辦學之人猶未脫陳舊一流”,“不揣其本而齊其末”,“率多有形式而無實質”。毛澤東當年批評的現象現在依然存在,而在有些地方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致出現中小學生體重超標、視力下降,更有“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在向低齡化蔓延,不是“登山則氣迫,涉水則足痙”,而是“走路則氣迫,浸水則心驚”了。報載,有許多學校為“怕出事”,已取消了長跑和一些高難度運動,如此下去,“此甚可憂之現象也”。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作家和詩人,也是偉大的教育家,杰出的體育教育專家。他既是體育的倡導者,所提出的“三育(德育、智育、體育)并重”、“健康第一”、“三好”(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以及“德智體全面發展”等一系列主張確實前無古人;他又是體育的踐行者,終身未脫離體育鍛煉,登山游泳是常事,“萬水千山只等閑”,“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一生暢游長江18次,“萬里長江橫渡”,“不關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多么氣魄和豪邁。這在古今中外的政要人物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針對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1995年國務院批準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這是國家首次以政府名義頒布的法規文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和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一項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戰略措施,也是對毛澤東體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我校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認真學習毛澤東體育思想方面,是得力的、有成效的。目前是市區同類學校中體育設備最俱全、最優質的學校之一,學生廣播操比賽多次榮獲南通市第一名,有“南通第一操”之譽。學生在各級體育參賽中累獲大獎,教師在各級體育課評優中,獲獎人次和檔次均列同類學校之首。
四 結論
近年來,我經常閱讀毛澤東的《體育之研究》,以他的體育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特別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自覺、有恒、有趣的體育意志和作風,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曾先后榮獲通州區中學體育教學優秀課評比一等獎和通州區教學六認真先進個人等稱號。“路漫漫其修遠兮”,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今年適逢毛澤東主席誕辰120周年,為緬懷一代偉人,我又重溫了老人家的《體育之研究》,決心以他的體育思想和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努力處理好“普及與提高”、“常規與特訓”以及“體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認真上好每節體育課,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為增強學生體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盡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體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
[2]侯崗.讀《體育之研究》之啟迪[J].體育學刊,1999(4):82~84
〔責任編輯:高照〕